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大国,正经历着大量的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的过程。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世界各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共有的现象,在我国农业现代化过程中,农业劳动力的转移,是农村经济发展的一个非常紧迫的现实问题,也是一个事关经济发展全局和社会进步的根本战略问题,因此,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研究仍然是新世纪的一个重要课题。
西方学者为我们提供了许多经典的农业劳动力转移理论,从刘易斯一费景汉一拉尼斯模型,到托达罗模型,到乔根森模型,再到舒尔茨理论中的劳动力转移问题,这些理论对农业劳动力转移的认识得到了不断地深化。国内学者借鉴这些经典模型对中国农业劳动力转移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但以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为基础,放弃模型中的劳动力同质性假设,引入人力资本要素对模型进行重构,并用来解释中国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和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问题,却并不多见。笔者希望尝试着开展这项工作,研究了如下问题:
1.人力资本是影响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重要变量,并且人力资本积累率的提升已经成为走向现代农业的重要方面。刘易斯—费景汉—拉尼斯模型中短缺点和商业化点的重合,标志着农业商业化转变和二元经济结构转化的完成。通过理论与实证分析,笔者认为在异质性劳动力的转移下,农业人力资本大量流失,农业人力资本存量长期得不到提高,致使农业比较劳动生产率不断下降,短缺点和商业化点的距离则在拉大。这为解释当前改造传统农业的困境和二元经济结构的固化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2.由于人力资本的差异,农业劳动力在转移过程中发生了分层。只有极少数农村人口通过升学等途径进入城市的正规部门就业,而大部分农业劳动力只能进入城市非正规部门和农村非农产业就业,而人力资本极低的劳动者只能继续务农。劳动力市场的制度分割使得农业劳动力不能进入正规部门,但是,转移的劳动力自身的文化、技术水平也不适应城市部门日益提升的产业层次,即他们与城市为其提供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不相匹配。在2007年3月,我国1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已经相继取消了农业户口和非农业户口的二元户口性质划分,城乡间的制度分割在逐渐解冻,所以笔者认为在今后的一段时期内,影响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和经济增长的主要原因是劳动力市场的技术分割,即劳动者由于具有不同的人力资本存量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分层。
3.农业剩余劳动力的转移是在二元经济结构消解中实现的,二者是同步的、互动的、互为前提的。二元结构转化的重要内容是,传统农业部门的剩余劳动力和相关人口向非农产业和城市转移,而在人力资本差异条件下的农业劳动力转移使得二元结构的转化更加困难。本文从技术层面重新界定了二元经济,认为人力资本的引入可以改变农业生产函数,人力资本积累率的提高有利于二元经济结构的转化。
通过对以上问题的分析,笔者认为在城乡间应该实现“公平教育”,这样不但有利于农业劳动者突破劳动力市场的分割进入正规部门就业,而且使留在农业部门的劳动力不会因为人力资本过低而影响了传统农业的改造过程;如果说“公平教育”可以使转移的劳动力具备一定的技术条件的话,“完全市场”则是制度条件,虽然农业劳动力进城的一些正式的制度限制在逐渐的取消,但是其惯性力量会长期存在,所以创建完全统一的市场将是现阶段国家促进劳动力转移的重要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