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缩小区域差距,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直是我国中央政府区域发展政策的基本指导方针和目标。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强调“五个统筹”,其中统筹区域经济发展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2010年10月党的十七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建议》又进一步把促进区域协调发展,深化实施区域发展总体战略与主体功能区战略,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现代化建设的重大战略任务。传统上,人们主要从“物质资本差异论”、“人力资本差异论”、“地理区位差异论”、“区域政策差异论”等角度对我国区域经济发展差异进行分析,较多的关注区域经济增长的硬件建设和政府服务软件政策设计上,而对影响区域经济增长的“社会因素”关注不够。本文试图从社会资本培育和管理的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增长中的社会网络和社会文化环境对区域经济主体行为活动的影响,系统地研究了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本文的研究对象不是传统意义上的区域经济增长,而是关于如何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社会支撑系统发展的政策思路,或者说,是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社会文化发育的社会政策,更多地涉及区域发展中的社会网络构建与区域经济主体之间的关联互动,力图从新经济社会学的角度解构推动区域经济增长的人文社会因素。文章遵循“提出问题——建构理论框架——实证检验——解决问题”的逻辑思路与技术路线,为解析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建立了一个系统的研究框架,全文共由九章组成。第一章为导论。主要说明本文的选题背景及问题的提出、研究目的与意义,明确文章的核心概念、研究方法,数据来源、研究的技术路线与结构安排,最后给出本文的创新与不足。第二章为文献综述部分。第一节首先对社会资本的发展脉络按时间的顺序进行整理,然后对社会资本的研究内容进行归纳整理;第二节对经济增长理论按其内生化的发展道路进行梳理;第三节先是对区域经济增长的文献按时间顺序进行梳理,然后再对主要的区域经济增长理论进行归纳总结;第四节通过梳理国内外有关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文献,理清已有研究成果的脉络,为本文的进一步研究奠定基础。第三章为本文的一个分析框架,主要说明本文将打算如何着手来研究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第一节首先分析了引入社会资本来解释区域经济增长的缘由。本文从社会资本理论能弥补新古典经济学假设的不足、是对经济增长理论中的非经济因素的探讨、是社会资源配置的第三种方式三个方面展开论述。第二节则提出了本文的分析框架,解释了社会资本是如何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的。要了解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就需要先对社会资本的层次进行划分。本文认为,社会资本可从系统论的角度划分为微观、中观和宏观三个层次,接着在随后三部分分别论述了这三个层次的社会资本对区域企业发展、区域产业集群和区域环境优化的影响,进而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机制。第四章为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微观作用机制。本章以企业社会资本为研究视角,剖析了企业社会资本对于企业绩效提高的积极影响。第一节笔者首先介绍了企业社会资本的内涵及分析维度。随后三节,笔者分别从企业社会资本作用于企业技术创新、企业融资和公司治理三个方面论述了企业社会资本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第五章为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中观作用机制。本章以区域产业集群的社会资本为例,分析了社会资本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所发挥的作用,指出了作为社会资本重要内容的社会信任、关系网络和制度规则,在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和发展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第一节笔者首先介绍了产业集群的内涵、特征及分类,随后两节分别介绍了社会资本在产业集群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第六章为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机制。本章通过从宏观层次的社会资本如区域社会信任、区域社会文化、区域社会制度三个方面论述了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宏观作用机制。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宏观层面的影响主要表现在:通过区域社会信任、区域社会文化和区域社会制度为区域内各主体的经济活动创造一个有利于经济发展的区域市场环境、区域创新环境和区域制度环境,营造一个良好的信任、合作氛围。第一节从区域整体的社会环境角度研究社会资本对于区域经济增长的影响。笔者认为,社会资本是区域社会环境的一种表征,是衡量区域经济增长环境优劣的一种软性指标。社会资本作为区域内部一种组织资源,其所包含的区域社会信任体系、区域社会规范、区域社会关系网络、区域社会文化、区域历史沉淀和区域身份认同能够较为全面地反映区域社会环境的基本面。随后三节分别阐述了社会信任对区域市场环境优化、社会文化对区域创新环境优化和社会制度对区域制度环境优化的影响和作用机制。第七章为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实证检验。本章第一节首先使用了第五波世界价值观调查(WVS)数据统计分析了社会资本的两个重要指标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组织数)与各国经济增长的关系。第二节使用国内调查数据统计分析了社会信任和社会参与组织数(民间组织密度)与各省市自治区生产总值的关系。第三节以具体的某个区域的经济增长为例,通过分析浙江温州地区的社会资本水平与温州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经验性地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从而验证了本文的理论框架。第八章为中国区域经济增长的社会资本培育对策。本章分别从培育微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企业绩效的提高;培育中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优化区域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社会资本发展的对策。第九章为全文结论。主要是对本文的主要观点进行梳理和总结。本文可能的创新点有以下几个:(1)从选题来看,本文选取从社会资本的视角研究了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丰富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以往对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多集中在分析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区域地理位置和国家优惠政策等方面来分析其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作用,以社会资本为视角研究区域经济增长问题在国内外文献中还不多见,仍属一个比较新的研究领域,因而从社会资本的角度研究区域经济增长问题,丰富了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2)从文章的论述框架看,国内外关于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理论研究还比较缺乏,还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理论框架。本文将社会资本看作区域经济增长资源配置的一种重要方式,从微观、中观、宏观三个层次来构建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研究框架,为区域经济增长的政策设计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研究视角,形成了一个经济社会学的完整研究框架,因而在理论分析上具有一定的创新意义。(3)从实证研究方法看,本文使用了跨国和跨省数据,比较性地分析了不同国家(地区)社会资本与一国(地区)经济增长的关系,具有很强的说服力。此外,本文还立足于我国特有的文化背景,以浙江温州地区的经济增长为案例,实证性地检验了社会资本对区域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具有很强的代表性,对于丰富和发展这一领域的理论研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4)从文章所提出的对策措施看,本文将区域经济增长政策设计与党中央提出的指导我国经济发展的一些新理念,如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等相结合,将社会诚信体系建设、文化发展战略等内容引入到社会资本的研究框架中来,分别从培育微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企业绩效的提高;培育中观区域社会资本,促进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培育宏观区域社会资本,优化区域环境建设三个方面提出了促进社会资本发展的对策,为地方政府部门运用社会资本解决区域经济增长问题提供了一个新的思路。但不可否认的是,尽管本文对社会资本作用于区域经济增长的机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得出了具有一定说服力和参考价值的结论和建议,但是由于时间、精力和资料收集的难度所限,本文的研究也存在一些较为明显的局限和不足,主要表现在:(1)理论创新还不够完善。尽管本文提出了一个新的理论框架,但是还比较粗糙,不够精细。在这个理论框架中社会资本与区域企业发展、社会资本与区域产业集群的形成与发展、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环境之间的作用关系,分别都还可以而且都还需要做更加深入的分析。(2)计量检验还不够深入。这一方面表现在对社会资本的衡量不够准确。尽管本文只是对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作一个简单的描述性统计,但对社会资本的描述仅仅使用了社会信任、社会参与(组织数)两个指标(结构和认知)来衡量,因而可能并不能真实的反映社会资本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另一方面表现在本文尚不能构造出一套分别适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我们知道,对社会资本的作用机制进行经验分析,最优的选择应该是建立一套分别适用于宏观、中观和微观层次的社会资本指标体系,以实现对社会资本的相关性研究,但是由于国外有关社会资本指标体系的相关资料不易获得,而国内学术界又缺乏相关研究,因此本文并没能构造出一套能分别反映社会资本的宏观、中观和微观三个层次的指标体系,因而难以对社会资本作用于区域企业、区域产业和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做相关的计量检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