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是与全世界无产阶级为了获取自身的解放所进行的革命斗争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也是人类意识的发展在美学史上的反映。马克思美学的劳动范畴是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中论述异化劳动中提出的。这主要来自马克思对他的前辈--特别是国民经济学和黑格尔的批判和继承。马克思美学意义上的劳动范畴和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范畴--增加财富的生产活动,既有联系,又有区别,它更多的具有哲学层面上的涵义,超越了他的前辈的内容狭隘的劳动观。具体来说,它是指人的一切感性的、对象性的实践活动,使人的生命的外在表现。马克思的劳动范畴具体展开来说,就是一种具体感性的实践活动,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活动。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劳动的现实化和结果,同时又是美产生的根源。从劳动到美的产生,离不开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另外,自然美和劳动的关系问题、异化劳动和美的创造的问题,只有放在对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的正确理解上才能解决。马克思“劳动创造了美”这一科学命题,在美学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历史地位和价值,从理论上来说,它是西方美学从客体走向主体并且最终结束主客二元对立的终结点,同时在它的启发之下,开创了许多新的美学流派(特别是在中国);从实践上来说,它是马克思主义灵魂的具体体现,既指向现实,改造世界,对解放发展生产力的呼唤,对最终达到和谐社会的向往,都使这一命题具有了深切的现实关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