雀儿山东北坡草地退化评价研究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jipa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根据雀儿山东北坡草地调查资料和实测数据,按照指标可靠性、实用性和可操作性的原则采用频度统计法和专家咨询法从植被和土壤两个方面选取植被盖度、草层高度、物种丰富度指数、地上部生物量、毒草在群落中所占的比例、有效土层厚度、(0.02~2.00mm)砂粒含量、(<0.002 mm)粘粒含量、土壤容重、pH、有机质、全氮、全磷、全钾、碱解氮、速效磷和速效钾共17个指标,建立了草地退化的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对雀儿山东北坡草地退化程度进行了评价,并对不同退化程度下的植物群落和土壤理化性质特征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雀儿山东北坡草地退化成因,提出雀儿山东北坡草地资源可持续利用的措施,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对建立的17个指标进行筛选,得到7个新指标:地上部生物量、草层高度、有机质、物种丰富度指数、有效土层厚度、速效磷和容重,并采用SPSS13.0聚类分析中的快速聚类和判别分析法将雀儿山东北坡草地退化程度划分为4种类型,即未退化、轻度退化、中度退化和重度退化。其中未退化有样地4个,占全部样地的9.3%;轻度退化有样地9个,占20.9%;中度退化样地有21个,占48.8%:重度退化有样地9个,占20.9%,分类结果表明,研究区草地退化状况严峻,以中度和重度退化样方为主,其比例占样方总数的69.8%。(2)通过对4种不同退化程度下土壤理化性质的特征分析表明,随着草地退化加剧,从未退化到重度退化土壤表层容重逐渐增加,其平均含量分别为1.08g cm-3、1.28g cm-3、1.31g cm-3和1.34g cm-3;草根盘结层(As)、有机质层(A)和淀积层(B)中砂粒(0.02~2.00mm)含量和pH值随着草地退化强度的加剧均呈增加趋势,粘粒(<0.002 mm)含量随着草地退化强度的加剧呈减少趋势;研究区除全氮含量为中等外,有机质、全磷和全钾含量都较为丰富,随着草地退化强度的加剧,土壤有机质、全氮含量均呈下降趋势,全磷和全钾在不同退化程度下样地之间的分异较低;而速效养分中除碱解氮随着退化程度加剧而减少,表现出与全氮变化相一致特点外,速效磷和速效钾含量均与草地退化关系不大。(3)通过分析不同退化程度下植物群落特征,结果表明,不同退化强度下研究区内植物群落呈现禾本科—莎草科、蓼科、豆科—菊科、毛茛科—蔷薇科、瑞香科、玄参科的逆行演替,即随着草地退化程度的加剧,植物由未退化样方中以禾本科为主逐渐演化为以瑞香科、玄参科等有毒有害植物为主,群落结构渐趋简单;植物物种数呈现轻度退化>未退化>中度退化>重度退化的趋势;盖度、地上部总生物量呈明显减少的趋势。(4)雀儿山东北坡的草地退化是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共同综合作用的结果,而鼠虫害加重了区域生态环境恶化。本文在对草地退化评价的基础出提出了以草定畜,发展季节畜牧业,全面落实“草地有偿承包责任制”等措施,以实现畜牧业的可持续发展和区域生态环境的恢复和重建。
其他文献
菜园土壤长期过量施用化学肥料和有机肥,造成土壤磷素积累和增加了磷素淋失和水体富营养化的风险,因此迫切需要实用、简便和可靠的方法以评价土壤磷素淋失的环境风险。本文拟采
在不同施肥条件下,研究主动水分亏缺对作物生长、产量和水分养分利用的影响,这对作物主动水分亏缺调控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有一定的科学意义。本文在不同磷、钾肥施用条件下,分别在大豆苗期、分枝期及结荚—鼓粒期进行水分亏缺处理,研究了适度水分亏缺对大豆生长、干物质积累或产量以及水分养分利用的影晌。苗期水分亏缺试验设4个水分水平即重度缺水、中度缺水、轻度缺水及正常灌水,其分别为占田间持水量的40~50%、50~6
干旱和半干旱地区是我国重要的农业生产区,水分不足和养分缺乏是制约其生产发展的两个关键因素。在诸多的方法和途径中,充分利用植物自身的营养遗传特性,挖掘其本身利用养分和水分的潜力,培育或选用那些对水分和养分利用效率高的基因型品种是已成为合理利用资源、减少环境污染和降低投入的一条重要途径。目前有关基因型筛选的研究已有大量报道,但对造成基因型差异的生理机制尚不十分清楚。本研究在前期研究的基础上,选择水氮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