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发展,传统的报纸、广播、电视等传统媒体已无法满足受众日趋多元化的需求,越来越多的人更喜欢使用网络传播工具。截止到2017年6月,中国网民规模已达到7.51亿,人们的工作和生活难以离开互联网,这就意味着网络传播将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受到人们的青睐与其自身的优势和特点是分不开的。网络传播具有主体多元化、内容复杂化、传播路径载体多样化、隐蔽化等特点。网络媒体与传统媒体最大的区别就是互动性强,准入门槛低,受众能参与其中表达观点,不仅是单一的接收者,也是信息和观点的传播者和制造者。公民可以在网络上表达观点,参与社会公共事务,对政府工作人员及相关部门进行舆论监督,有些地方政府或企事业单位还开展了诸如网络问政、政务微博、在线采访等。在互联网时代,政府与时俱进,通过网络与网民进行及时沟通,了解民意,更好的推进国家民主政治建设和社会治理。开放的信息时代,一旦得到了自由,往往也会伴随出现诸多次生问题。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过程中,在诸如医疗卫生、教育、住房、交通、社会保障等方面还存在有待于改革完善之处。网民常易借助互联网进行发泄,网民也易导致群体极化现象和非理性行为,情绪型网络舆论蔓延、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网络审判等现象给个人和社会造成了不良影响。有的不法分子还借助热点事件肆意发挥,夸大其词,扭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抨击社会主义制度,给和谐社会的构建造成威胁。互联网时代,如何正确引导舆论,要综合分析舆论的形成过程,多管齐下来治理互联网乱象,这是当今时代政府、网民、网络意见领袖和网络媒体都要面对的现实问题。本文一共分为五部分。第一部分为绪论,包括网络舆论的研究背景与研究目的、国内外文献综述、研究方法和研究思路;第二部分介绍了网络舆论的相关概念;第三部分在拉斯韦尔“5W”传播模式基础上,分析了影响网络舆论的几个主要因素及应对策略,包括现实公共事件、网民、网络媒体和网络意见领袖四个方面;第四部分研究了网络舆论的社会影响及管控策略;第五部分基于以上的研究,从网络舆论形成的几个主要因素着手,提出了减少现实公共事件的突发、提高网民的媒介素养、充分发挥网络意见领袖的积极作用、提高网络媒体的舆论引导力等网络舆论引导策略。通过对这些方面的思考助力减少网络舆论的消极作用,充分发挥网络舆论的积极作用,为提升互联网时代下网络舆论的引导能力提供改进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