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粗枝云杉(Picea asperata Mast.)体细胞胚胎发生技术为解决其无性繁殖和品种选育的问题提供了新途径,但目前仍存在胚性组织诱导率低、增殖后期胚性组织的高胚性难以维持、胚性组织分化能力低等问题。本研究以2015年粗枝云杉3个基因型的未成熟胚为试材,在已有体胚发生技术体系的基础上,在胚性组织诱导时,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EBR,提高了胚性组织的诱导率,优化了体胚发生的诱导体系,并进一步探讨EBR对同一增殖周期第0 d和第10 d时胚性组织中生理生化的变化,以及对体细胞胚分化的影响。结果表明:粗枝云杉未成熟合子胚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低浓度的EBR,能够有效地提高粗枝云杉胚性组织的诱导率和生长量。粗枝云杉基因型A、B和C未成熟胚在添加EBR诱导后,胚性组织诱导率的变化分别为:15%~47.5%,12.5%~23.3%和50%~77.5%。粗枝云杉3个基因型未成熟胚在不同浓度EBR诱导后的胚性组织中,内源激素含量最多的是IAA和ABA。在同一增殖周期的第0 d和第10 d时,实验组CTK/IAA的值均比对照组的值低,而CTK/GA的值,基因型A和C的实验组均比对照组的值高,而基因型B的实验组却比对照组的值低。各胚性组织内源激素含量的比值变化均不同,各激素之间通过联合或拮抗共同调节维持平衡。诱导后的胚性组织在同一增殖周期的第0 d和第10 d时,共检测到16种游离氨基酸的含量和3种游离糖的含量,实验组中游离氨基酸的总含量均低于对照组;基因型A和基因型B实验组的胚性组织,在同一增殖周期第0 d时,游离糖的总含量高于对照组,但在第10 d时,基因型A实验组胚性组织的游离糖总含量低于对照组,而基因型B实验组与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基因型C未成熟胚在诱导后形成的胚性组织,在第0 d和第10 d,实验组中游离糖的总含量以及多糖、葡萄糖和果糖的含量均低于对照组。胚性组织中抗氧化酶活性、MDA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的检测发现: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在第0 d和第10 d时,CAT活性以及可溶性蛋白含量在升高,而SOD与POD活性的变化则相反,MDA无显著差异,它们共同维持着胚性组织中活性氧的代谢平衡。粗枝云杉基因型A未成熟胚在添加0.5μM EBR诱导后的胚性组织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分化,而基因型B和基因型C未成熟胚在添加1.0μM EBR诱导后的胚性组织有利于体细胞胚的分化。分化6周后,子叶胚的数量分别为54.01、52.36和74.85个/克,较未添加EBR诱导后的胚性组织分化的子叶胚数量分别高209.87%、238.90%和105.57%。本研究首次通过在诱导培养基中添加EBR,提高了粗枝云杉胚性组织的诱导率,优化了粗枝云杉胚性组织诱导体系。对同一增殖周期第0 d和第10 d的胚性组织,首次在生理生化水平上进行了探究,并且揭示了在EBR诱导后的胚性组织,体细胞胚分化的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