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各国都非常重视农业的发展,农业保险则对农业的健康发展起着保驾护航的作用,因此对农业保险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当前,我国的农业保险问题越来越突出,相关的理论研究也比较薄弱,尤其是对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系统研究相对较少,为此,本文针对中国的农业保险模式进行了探索和研究。对农业保险理论及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研究和探索,其根本目的就是要在消除人们在认识上或理论上的误区,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和完善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更好地服务于“三农”,更好地体现农业保险制度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本文围绕如何建立适合中国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展开分析。论文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论述了与农业保险有关的基本问题,着重分析了与本研究有关的农业保险的基本理论。第二部分三个章节,分别对国外发达国家农业保险的经验和启示、我国农业保险的发展历程及参与主体分析以及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优缺点做了详细的分析,这部分是本文的核心部分。运用了经济学的基本假设,分析了农业保险中农民行为的特点和影响农民保险行为的因素;分析了政府行为的特点和影响政府行为的因素;分析了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特点和影响商业保险公司经营农业保险的因素,其结论是商业化经营农业保险没有出路。第三部分是构建适合我国具体国情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通过以上对农业保险参与主体分析,以及我国现有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优缺点对比,借鉴国外发达国家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提出构建我国农业保险经营模式的原则、框架、技术支持以及保障措施。本人研究的基本结论是:农业保险的性质属于政策性保险,当前中国农业保险的经营必须采用政策性与商业性相结合的方式,政府在这种经营中处于主导地位,必须从全社会的利益出发,大力支持农业保险的发展。同时由于我国各地区差异比较明显,实行统一的农业保险经营模式不符合我国具体国情。因此,我国应该实行以政府为主导,农民为投保主体,商业保险公司或其他保险代理机构为载体的多元化经营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