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到目前为止,人类社会仍然面临着某种困境。从政治哲学角度看,这种困境表现为资本、权力与现代性意识形态之间的复杂关联。马克思政治哲学所蕴含的思想资源,无疑是破解这一困境不可回避的精神力量。西方学术界基于自身的历史境域纷纷求助于马克思,但是由于不理解历史唯物主义之于其政治哲学方案的意义,他们寻绎出马克思政治哲学的不同面相。为了正本清源,我们需要回溯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生成的历史和逻辑,从而彰显其政治哲学方案的价值旨归,为破解现代人类的生存困境提供现实的方案。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生成有着特定的社会历史境域和思想资源。“双元革命”和德国的“时序错乱”构成了马克思政治哲学生成的时代背景。面对丰厚的政治哲学资源,我们不能简单的通过渊源式研究来确定马克思政治哲学的样式。马克思对待各种思想资源采取理性审慎地态度,并把彼此当作相互矫正的力量。他在其政治哲学生成的不同阶段,批判或者承继什么都服务于他的根本关切,即实现人类解放。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生成有着自己的历史和逻辑,批判性审视贯穿始终。博士论文时期,马克思通过批判自我意识完成了破解神学政治之谜的思想进程。马克思把宗教当作人类全部理论斗争的总问题,把感性的自我意识理解为一种主动性的力量,这是属人的本质性力量。他探索了自我意识哲学的完整结构,并确定了此后政治哲学研究的结构性基础。马克思无比深刻地寻找了“自我”,几乎肯认了自我所有原则。通过“定在中的自由”“被缚的普罗米修斯”和思想的“人民性”等问题,马克思表达了自身对自由的独特理解,展示了其政治哲学最初的精神意向。青年马克思不仅批判了普鲁士专制政府的非理性国家样式,而且批判了黑格尔的国家学说,揭示出现代国家的秘密和内在限度。这是马克思批判黑格尔法哲学揭示理性国家之谜的思想进程。他把国家看作是现实政治斗争的总目录,现代国家承诺的所谓“具体的自由”只是一种虚假意识。通过犹太人问题,青年马克思潜在地完成了一个重要转向,由政治解放走向人类解放。如果说马克思之前把自由理解为反抗本质主义的枷锁,那么之后他主要的关注点是人的存在主义焦虑。马克思将无产阶级视为普遍性的阶级,是实现人类解放的物质力量。德国的未来和人类的命运寄托在普遍的阶级(无产阶级)和彻底的理论(哲学)的联合:这个解放的头脑是哲学,它的心脏是无产阶级。在完成对神学政治和理性国家的批判之后,马克思走向国民经济学批判,以期破解人类历史之谜,探寻人类解放之路。马克思第一次将理论的焦点置于现代性的中心点之上,重新规划了自身政治哲学生成的基本定向。他回到粗糙的物质生活,破解人之存在的真实处境,探寻人类获得普遍自由的解放之路。现代政治哲学的理论结构是思辨的形而上学,它们背后共同的现实基础是资本的权力话语。资本是现代社会中作为普遍的、世界历史性力量的一种存在,蕴含着人的生存方式之结构性异化的图景。这不仅是对现代人类生存处境的事实性陈述,也根本上包含着其对人类历史走向的价值性期待。马克思深入到现代社会的内在矛盾中,为人类追寻自由提供了更高的、具有世界历史意义的思想界面。青年马克思基于人类现实历史进程揭示了人之存在本质的双重维度,规划了其共同体思想的基本原则和现实路径。以政治哲学的轴心问题为线索,审视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理论定向,追溯青年马克思政治哲学生成的历史,不仅是为了勾勒一幅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真实图景,还要为当代社会人的政治实践提供坚实的理论基础。历史地理解马克思政治哲学的生成,根本上说是让它更好的服务于我们的时代,探索其对于破解现代社会人类生存困境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