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分析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不同病期的影像学特点,探讨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影像学分期,以提高对该疾病的诊断水平。探讨腰椎经椎间孔病灶清除融合术(TLIDF)治疗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本研究收集2010年2月至2013年6月我院22例手术治疗的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术前均行腰椎X线、CT扫描及MRI检查,观察影像学的不同表现,并对其进行分期。22例TLIDF术治疗的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患者,术前至少经过3周正规药物治疗,术后继续规范使用抗布病药物6月。临床评价内容包括:术后有无并发症、复发情况,记录围手术期及随访期间ESR、CRP化验指标,记录手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VAS)评分及ODI评分等指标来评价临床疗效。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影像学分为三期:①早期:X线片、CT片基本正常,MRI示椎体及椎旁异常炎性信号;②中期:X线片示受累节段椎间隙高度正常或变窄,CT片示椎间终板有小溶骨破坏灶及增生硬化,MRI示椎间、椎体炎性信号,椎管内、椎旁局限性脓肿;③晚期:X线片受累椎间隙变窄,椎间终板显示欠清,椎体周缘可见骨赘增生,CT片示椎体增生硬化,炎性骨赘增生与溶骨破坏并存,椎体周缘呈花边样外观,MRI示椎间、椎体炎性信号,椎管内、椎旁脓肿较为广泛,形成腰大肌内脓肿。依据影像学表现制定手术方案,20例选择后路感染病灶清除+TLIF术(TLIDF术),1例选择TLIDF+前路腰大肌脓肿清除术,1例行腰椎布病TLIDF翻修术。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无局部窦道形成,无脊髓、马尾或神经根损伤发生,随访期间腰椎布病感染无复发。术前1周红细胞沉降率(ESR)为37.7±25.4 mm/h,C-反应蛋白(CRP)为 33.1±29.3mg/L。术后 1 周 ESR 为 48.7±26.4mm/h,CRP 为51.5±44.1mg/L,较术前增高(p<0.05)。术后 3 个月 ESR 为 11.4±6.3mm/h,CRP为9.6±7.4mg/L,与术前和术后1周相比ESR与CRP水平显著降低(p<0.05)。手术后VAS评分显著低于手术前(2.66±1.04 vs.6.82±2.14,p<0.05)。术后与手术前相比,ODI评分显著降低(8.82±1.73 vs.35.72±1.91,p<0.05)。结论腰椎布病不同病期在影像学上有其各自特征性表现,归类后可分为早期、中期和晚期。腰椎布病可累及单节段与多节段,受累节段可呈跳跃性,多节段感染在影像学上可呈不同分期并存的特征。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TLIDF可有效清除病灶、重建脊柱的稳定性:腰椎布鲁杆菌脊柱炎TLIDF术后腰痛及下肢神经症状即刻缓解,术后无复发病例,远期临床疗效确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