埋植元件的复合材料结构变形监测技术研究

来源 :哈尔滨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tt01478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述结构变形监测技术,是指通过将传感系统埋入或粘贴在主体结构中,并结合信号处理技术,实现对结构变形状态的感知和预报的一种变形监测方法。该方法使得传统的离线、静态、被动的结构分析方法转变为一种在线、实时、主动的结构分析方法,从而为了解和控制结构的状态,分析结构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内容提供有力的参考。其研究目的在于通过一种基于应变测试数据的模态转换方法得到结构的位移变形信息,该方法在结构的位移变形信息无法或者不便直接测得的情况下十分有用,尤其是在结构载荷未知的情形。本文围绕构建变形监测系统这一目标,具体讨论了基于模态叠加理论和应变测试数据的结构变形重构方法,给出了相应的三种理论模型和修正模型及其适用范围,研究了结构变形重构的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及实验验证方法,提出了相应的评价方法。并具体分析了埋植元件的复合材料结构的变形重构问题,建立了相应的有限元模型和实验模型,通过有限元模态分析和实验测试,获得试件位移模态、应变模态、位移数据和应变数据,从而藉由本文所述方法建立了所研究试件的变形重构模型,并用其具体分析了试件在静力载荷作用下的变形重构问题,同时给出了相应的试件变形重构效果评价结果。另外,需要指出的是,本文重点在于构建基于模态理论和应变测试数据的结构变形监测理论方法、有限元仿真分析方法和实验实现方法,研究过程中并未对有限元仿真分析结果和实验分析结果的一致性做深入研究。综上,本文研究表明,实验条件下,通过本文所述方法重构的结构变形与直接测试得到的结构变形具有良好的吻合度。
其他文献
10kV配电网络是与人们生产生活关系最为密切的供电环节,担负着向中小型企业、一般工商业和广大居民客户供应优质电能的重要责任,具有覆盖面积大、结构复杂、设备种类繁多等特点。随着经济快速发展,10kV配电网规模呈几何级快速增长,其中电力电缆线路因其稳定性、可靠性高等特点,在10KV配电网中得到广泛应用。与此同时,电缆线路和相关运行设备的故障抢修和停电检修维护工作复杂耗时,而电力用户对优质服务、供电可靠
期刊
电力系统暂态稳定是指电力系统受到大干扰后,各同步电机保持同步运行并过渡到新的或恢复到原来稳态运行方式的能力。为了防止在大扰动下系统失去暂态稳定性,在电力系统中需要根据预想的典型大扰动,分析系统在这些扰动下的暂态稳定性。广泛应用的暂态稳定分析方法是时域中的数值仿真法,目前,大部分常用的电力系统分析软件均使用该种方法。为了有效加强电网的安全稳定运行,往往需要使用这些软件对电网整体仿真。但由于电网的互联
期刊
在新能源发电的能量转换与传递过程中,传统逆变器显得至关重要。但电压源型逆变器实现降压输出,同时为避免同一桥臂直通现象的发生,需加入死区时间,这将导致输出波形的畸变。电流源型逆变器亦有类似的问题。2002年,彭方正教授提出的Z源逆变器,凭借自身独特的阻抗网络实现了dc-dc变换器与桥式逆变器的耦合,并利用直通现象实现电路的升/降压输出,具有较宽的输出电压范围,有效克服了传统逆变器的缺点。目前,Z源逆
相比于传统的孔疲劳寿命强化技术,采用电磁方法对孔件进行强化时具有不损伤材料表面、对孔型孔径不敏感、调节简单可控、易于强化薄板等独特优势,因而具有极为广阔的研究前景
状态估计是利用电网自动化系统中实时量测系统的冗余度来提高数据精度,自动排除随机干扰引起的错误信息,估计或预报系统的运行状态。电力系统的测量信息如果误差不大,测量系统的配置适当,则用一般的状态估计算法就可以得到满意的实时数据库,但如果调度中心收到的远动测量数据具有异常大的误差,则常规的状态估计算法无法奏效。电力系统中测量系统的标准误差σ大约为正常测量范围的0.5%-2%,因此当误差大于±3σ的测量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