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户联保贷款最早起源于孟加拉国,其主要目的是为那些有融资需求,但却因为没有足够的实物担保而无法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贫困农户提供信贷支持,以帮助他们脱离贫困。从其实际运行效果来看,国外的联保贷款不仅达到了扶贫的目的,而且取得的了很高的偿还率(尤努斯教授在北大演讲时指出孟加拉乡村银行的联保贷款偿还率达到了98.9%)。然而,联保贷款自从20世纪90年代被引入到中国以后,其在我国实际的运行当中却出现了很多问题,部分地区的联保贷款组织甚至由于很低的贷款偿还率已经濒临关闭的风险。那么,究竟是哪些因素导致了在理论上和国外的实际运行中都可行的农户联保贷款模式在我国的实际运营中却效果不佳?也就是说,究竟是哪些因素影响着我国农户联保贷款的偿还率?这成为本研究要解决的关键问题。本文的理论研究,首先,根据本人搜集、整理的相关文献,对农户联保贷款的概念、特征、作用机理、以及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的阐述。然后,结合前人理论,采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对农户联保贷款各主体之间的博弈行为进行分析,从中找出借款农户策略选择行为的影响因素,并分析这些影响因素会对借款农户选择“还款”策略的意愿产生怎样的影响。理论研究的结果表明,农户面临的社会资本、农户未来信贷需求次数、农户利用贷款创收的能力,这三个因素会对其还款意愿产生正向影响;而农户的贷款额度会对其还款意愿产生负向影响。本文的实证研究,主要是对前文理论分析的结果进行实证检验。模型选用Logit二元选择模型,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解决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指标变量的选取主要是从理论部分得出的四个影响因素出发。此外,为避免模型由于遗漏重要解释变量而产生随机误差项序列相关的问题,根据实际情况,又引入了农户被监督强度因素。实证分析的结果与理论分析的结果相一致。本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在理论方面,首先,本研究采用博弈论和信息经济学的方法,为我国农户联保贷款问题的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良好途径。其次,本研究揭示了农户联保贷款在我国农村金融市场中的作用,为我国农村金融改革和新型金融体系的构建提供了理论依据。在实践方面,一方面,通过研究联保贷款农户的还款行为及担保行为,可以缩小农户与金融机构之间信息的不对称性,这有利于金融机构更加准确地识别借款者的身份特征,减少贷款违约的发生。另一方面,通过研究联保贷款农户还款行为及担保行为的影响因素,可以为金融机构建立贷款风险评估模型提供参考,以便于其能够甄别出优质的借款农户,提高贷款偿还率,从而促进农户联保贷款业务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