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5年,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经济结构转向“调存量”与“优增量”并举,更加注重科技进步与改革创新。截止2015年底,我国科技投入创新高,不管是政府的R&D经费投入还是各企业的研究开发支出,都有巨大的增长。然而,科技金融体系是一个复杂的整体,投入、产出指标之间都有较大的关联影响,科技投入的增加是否能有效地转化为科技成果,为我国高技术产业发展带来经济效益呢?如果科技金融效率存在损失,又有哪些因素影响着它呢?这是各级政府普遍关注的问题。本文从对科技金融的相关文献研究入手,对科技金融的相关概念进行综述,定义了科技金融以及科技金融效率。随后对我国2009-2015年的科技金融发展现状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接着以数据包络分析法(DEA)对我国24个省市2009-2015年的科技金融效率进行测定,最后运用Tobit模型对上述24个省市的科技金融投入、产出数据进行实证分析,以高技术企业、政府和创投企业这三个科技金融主体为视角探索各因素对科技金融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1)从对国内外科技金融的相关文献梳理中发现,相对于国外的研究来说,我国对科技金融的相关研究起步较晚,缺乏一套完整的理论体系。(2)2009年-2015年间,我国整体的科技金融发展水平在稳步上升,但地区间分布极度不均,东部地区科技金融发展水平远高于中西部及东北地区。(3)我国科技金融总技术效率处于上下波动阶段,纯技术效率呈现东、西部地区明显高于中部和东北地区的态势,而规模效率恰恰相反,中、西部地区领先于东部地区。(4)科技金融效率与高技术产业总体情况和创业投资企业发展状况密切相关,而政府的科技财政投入对科技金融效率有负向影响。基于以上研究结论,本文为我国科技金融的发展提出如下政策含义:(1)提高财政资金监管力度,均衡分配政府科技资源。(2)扩大高技术产业规模,调整产业结构。(3)建立高技术产业发展基金,引导创投企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