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中文短信的传播美学分析

来源 :华南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ampan_nb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手机的普及,它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位置,直接反映和影响着人们的信息沟通、情感表达。本文对手机中文短信进行了较为全面的传播美学角度的研究,既阐述短信与其他人际传播方式相比的优劣势,又结合其传播特点分析其文化现象的审美特征与美学归因。 因短信形式灵活多变,本文选择了内容分类法,将短信分为祝福抒情等五类。短信最大的传播特点是人际传播特点,因此将之与传统的书信、电话的人际传播方式,以及网络上的人际传播方式等,从特点及优缺点进行分析对比,着重分析了中文短信的传播特点:介质轻便,成本低廉;动态交流,私密性强;反馈及时,可保存编辑;传播门槛低,参与性强等。 根据短信的传播特点,分析短信文化,呈现出同质性、世俗化、消解性、游戏性、互文性等特征。而这些又可从美学理论中寻找相对应的归因:如“模仿说”、“距离说”、“无意识论”等。 随着商业社会的发展,消费时代的来临,各种利益的趋动,促使短信的传播角色以“人际”渐向“大众”层面扩展,这也提醒我们短信的影响力会越来越大,避免“拇指经济”的文化弊端就成了当务之急。除此之外,还应从个人及社会两个层面共同发挥短信文化的正面的、积极意义的美育功能,既有利于发展个人的审美创造能力又有利于促成自由和谐的社会舆论。
其他文献
王安忆是当代文学史上一位视野广阔而又富有深度、艺术自变力相当强的作家。但不管是描述以“大刘庄”或“小鲍庄”命名的乡村,还是展示上海的城市生活,对于生活“日常性”的
张洁是当代中国以显赫的创作实绩确立文学史地位、具有代表性意义的女作家。受到广泛推崇并获第六届茅盾文学奖的长篇小说《无字》,则是她精神和创作历程的集大成之作。这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