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LBM的管内纳米流体相变过程的传热机理分析

来源 :江苏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daz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前,沸腾换热作为一种最为有效的强化换热手段,在换热设备中有广泛的应用。但随着人们对换热设备的高效紧凑性以及换热能力的重视,传统的沸腾换热工质已经难以满足如今的大功率高热流器件的换热要求。而由于纳米流体具有导热系数高、热扩散系数大等优点,所以其很有潜力成为新型的沸腾换热工质,因而本文尝试对纳米流体在管内气液相变换热进行研究,为其在沸腾换热中的应用奠定理论基础。因此本文选用从介观尺度角度出发的格子Boltzmann方法对管内纳米流体气液相变的复杂过程进行数值试验,以探究纳米流体相变换热的机理。本文主要研究工作如下:  (1)采用单相双分布函数格子 Boltzmann模型,通过修改流体参数,从而得到适用于纳米流体的模型。并用该模型模拟纳米流体强制对流换热,以验证该方法对纳米流体的适用性,模拟结果表明:纳米流体对流换热能力与纳米颗粒体积浓度相关。  (2)在已有的工作基础上,采用格子 Boltzmann伪势模型,重点考察布朗力对纳米流体气液相分离的影响,且为了获得分离过程中气液两相的质量变化,在纳米流体格子Boltzmann模型基础上耦合了相变模型,从而建立适用于描述纳米流体恒温相变的格子Boltzmann模型。并利用该模型模拟管内纳米流体相变的过程,从而得到的气液两相流型图,其与实验得到的纯液体流型图相似,且结果表明纳米颗粒的加入,强化了流体相变换热的能力,并且纳米颗粒直径越小,换热能力越强。  (3)将 Zheng等提出的大密度比格子Boltzmann模型与Inamuro等的传热模型相互耦合,从而建立多相格子Boltzmann模型,并结合种子气泡思想,利用建立的模型对沸腾纳米流体中的气泡增长和跃离壁面过程进行数值模拟,以得到气泡运动对纳米流体沸腾换热的影响,结果表明一定浓度范围内,气泡脱离频率及脱离半径随浓度增大而增大,单位时间内流体传递的热量更多。
其他文献
随着世界对能源需求的增长,海上油气资源的开采不断向深海推进,海洋工程技术的发展越来越受到各国的关注。然而,目前我国对移动式钻井平台设计与建造技术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
1、诗以思想为最要。前人所谓立境界、求神韻,皆未得其正。思想之分野,首在爱国家,次在明道义,再者抒性情,更下状山水,最次迷花草。  2、太白之诗,虽精细不如子美,然气象过之,心胸大之。而若羚羊挂角,无迹可宗。故学杜诗之章法易,法太白之性灵难。所以后世画虎类犬,元遗山之讥元微之甚当。  注:元稹(779~831年),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元好问(1190~1257年),字裕之,号遗山,世称遗
期刊
A practical method is proposed to search for periodic orbits of elongated asteroids.The method obtains required initial variables of periodic orbits by using th
随着近年来环境污染的不断增加,人们对于工业污染排放问题也越来越重视。其中,作为广泛应用于发电、管道增压、舰船与机车动力等领域的动力机械装备,燃气轮机的低排放技术也得到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研究。2012年国家出台的《火电厂大气排放标准》,要求燃气轮机出口NO_x排放低于25ppm,更加促进了低排放燃烧室的研究发展。目前国际上先进的低排放燃烧室均采用干式低排放燃烧技术,主要以贫燃预混燃烧技术为主,应用
学位
鉴于目前数字化与智能化技术的迅速发展和普遍应用,特别是现代光电检测技术与误差修正技术已达到日趋成熟应用的水平,降低机械硬件要求,增加软件功能,实现以低成本代价达到高精度
阐述了交流绕线式异步电动机通过进相实现无功补偿的原理,即通过在绕线式电动机转子回路上串接容性电压来降低电机无功功率,减小定子侧的电流,提高电机的效率及过载能力。提出了
目的 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酮对胸科手术患者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 268例胸科手术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34例.苏醒期躁动过程中,观察组给予右美托咪定联合羟考
欧洲的一些国家如德国、美国、丹麦、挪威、瑞典、爱尔兰等都是风电技术发展比较先进的国家,目前普遍采用带有专业连接设备的小型船舶用于海上风电场的运输维修作业。而现阶段
近年来,由于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基于1553B总线的数据处理系统也不断发展、提高。而1553B总线接口板是实现航空航天系统的重要部件,故而使基于1553B总线的数据处理系统的设
目的:探究个性化护理在终止肺炎高热惊厥小儿护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择2017年6月~2019年6月我院收治的40例高热惊厥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其入院的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n=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