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犯罪行为是在社会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的客观现象。我国经济在经历了三十多年的高速发展后,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群众手中的闲散资金增多。此外,借助对网络技术的运用,金融活动在人民群众中呈现出普及的趋势,各种金融产品层出不穷,民众对金融活动的参与度不断提高,“金融”已经开始广泛的深入到了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中。在这一社会发展时期,各种金融犯罪爆炸式增长,特别是涉众型金融犯罪呈现出持续高发态势,给人民群众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冲击了我国的金融管理秩序,危害了国家的金融安全,甚至可能导致群体事件的发生,影响社会秩序的稳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因此,政法机关必须充分认识到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维护我国的金融安全。针对当前涉众型金融犯罪的高发态势,必须作出有效的应对,并构建一套长效的防控机制,以期降低该类犯罪的发案率,消除其对金融安全的威胁,保障经济社会秩序的稳定。本文分四个部分逐步深入,对涉众型金融犯罪进行理论分析,指出该类犯罪在当前的侦查过程中面临的困境,并提出相应的侦查对策和防控机制构建的路径。首先,文章对涉众型金融犯罪进行理论审视,界定了涉众型金融犯罪的概念,并同时对其作了类型化的分析,总结了涉众型金融犯罪高发的原因,指出了该类犯罪在当前具有的严重社会危害性,犯罪实施的网络化,作案手段的智能化、多样化、隐蔽化,犯罪形式的公司化、组织化、职业化以及犯罪集中爆发率高、损失挽回率低等五大特征。其次,深刻剖析了在涉众型金融犯罪侦查中存在的“案件定性”、“发现查获”、“侦查取证”、“追赃维稳”四大困境,同时解释了侦查困境出现的原因。然后,针对现实的侦查困境,从侦查队伍建设、证据运用能力的提高,情报导侦体系的完善,侦查协作,大数据的利用,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的衔接等五方面提出了应对之策。最后,文章提出了构建涉众型金融犯罪防控机制的路径:一是加强对涉众金融型活动的引导与管理;二是从引导被害人维权和减少被害人损失方面对涉众型金融犯罪的社会影响进行控制;三是增强群众风险防范意识,积极开展法制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