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收集了江苏、贵州、云南、湖北、广东等5省7个喜树种源种子,研究了不同喜树种源种子的形态和内含物含量、1年生苗木生长和喜树碱含量等的差异,并通过ISSR标记探讨了喜树种源的遗传多样性。主要结果如下:1.不同种源间喜树种子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喜树种源种子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变幅分别为19.69~24.20cm、5.37~6.82cm和3.09~3.67cm,种子千粒重的变幅为28.93~48.49g,发芽率的变幅为46.5%~79.87%,种子可溶性糖和喜树碱含量的变幅分别为4.23~9.16mg/g和1.27~1.74mg/g。来自于云南昆明的喜树种源种子喜树碱含量较高,可作为用于喜树碱提取的种子来源。2.不同喜树种源间1年生实生苗的生物学特性存在显著差异。喜树1年生幼苗的苗高和地径的变幅分别为15~126cm和6.49~14.57mm,主根长度的变幅为13~53cm,叶片中叶绿素、可溶性糖和可溶性蛋白含量的变幅分别为1.005~1.552mg/g、50.94~205.46mg/g和37.79~97.82mg/g。1年生喜树幼苗地上部分和地下部分生物量的变幅分别为1.01~34.09g和0.87~12.57g。3.从生长角度看,贵州荔波和江苏南京种源较好;从喜树碱含量和产量来看,广东新岗和江苏南京种源较好。广东新岗种源幼苗叶片中喜树碱的含量和产量都最高,分别为0.664mg/g和3.420mg/株。4.以喜树幼叶为材料提取其基因组DNA,利用ISSR分子标记法,从100条引物中筛选出6条引物对喜树进行标记分析。结果表明,6条ISSR引物共扩增出433个位点。每条引物可获得58~92条DNA片段,平均为72条。其中多样性位点377个,多态性百分比为87.1%,引物多态性达90%以上的有ISSR36、ISSR41共2个,其中引物ISSR36的多态性最高,为97.1%。ISSR分子标记法获得的DNA条带多态性能够很好的区分出各喜树种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