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研究

来源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risd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微软创始人比尔盖茨,想到每天的工作能影响人类生活方式,就会充满自信和工作热情。这充分展现了微软文化的核心——工作激情。一项针对职场工作人员的调查数据显示:97.5%的职场工作人员或多或少缺乏工作激情。在快速发展的互联网大数据时代,员工具备工作激情和创新行为十分重要。那么工作激情会不会通过一些因素作用于员工创新行为呢?工作激情会通过哪些变量影响员工创新行为呢?根据自我决定理论内化程度不同,工作激情分为和谐型工作激情和强迫型工作激情两个维度。本文从两维度出发建立研究模型:和谐型工作激情和强迫型工作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并探索了创新自我效能感在二者关系之间的中介作用以及员工感知的组织创新氛围在员工工作激情和创新自我效能感中的调节作用。深刻认识到工作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对企业创造力等方面都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促进工作激情在组织中的推行与应用,了解到如何更好地提升员工创新行为。本文基于自我决定理论探索了和谐型工作激情和强迫型工作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路径,丰富了工作激情影响结果的相关研究,证明了其理论价值。本文对湖北省和河南省等多个企业单位的256名研发人员进行线上问卷调查,针对企业研发人员这一群体构建了和谐型-强迫型工作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的研究模型。通过统计软件SPSS20.0和AMOS19.0对数据进行分析,最后得出结论:和谐型工作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强迫型工作激情对员工创新行为有正向影响;员工创新自我效能感在和谐型强迫型工作激情与员工创新行为之间具有部分中介作用;员工感知的组织创新氛围正向调节和谐型工作激情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关系;员工感知的组织创新氛围不能显著调节强迫型工作激情与创新自我效能感的关系。本文创新之处主要表现在研究内容方面。从和谐型工作激情和强迫型工作激情两个维度进行入手,研究了创新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和员工感知的组织创新氛围的调节作用。并揭示了现代企业重视员工工作激情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提出了针对性的管理措施和管理建议。首先,管理者应高度重视员工工作激情,作为个体重要的积极特征,它能够有效促进员工创新行为。其次,推动员工产生创新自我效能感。再者,要关注组织层面中员工感知的组织创新氛围,将组织提供的创新支持更好结合起来。最后,高度关注员工创新行为,采取有效措施提升员工创新行为。
其他文献
下料是生产物流中流水线作业承上启下的重要环节,该环节最为关键的工作则为排样方案的制定。本文研究矩形件排样问题,矩形件排样问题是指将矩形件按照一定的工艺约束排放于原材料上,使得原材料的利用率达到最高的过程。排样问题不仅受到众多学者的关注,更是企业提升资源利用率的重要课题,矩形件排样的合理性将不仅直接影响到原材料的利用率,而且能够减少物料的搬运、提高加工效率、降低生产成本等,因此亟需解决。考虑到下料过
随着改革开放后,我国公路桥梁数量不断增加,并且越来越多大跨度,复杂性的桥梁出现在基础设施建设中,对于桥梁的安全性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紧跟而来的是越来越困难的桥梁管理
教师课堂话语是教师向学生传递信息主要方式,也是学生语言输入重要途径,更是调控学生课堂行为重要手段。鉴于此,研究教师课堂话语重要性不言而喻。以澳大利亚J.R.Martin教授为代表的积极语言学家们倡导通过对话语进行积极话语分析,创建一个和谐社会。本研究试图基于评价理论对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话语进行积极话语分析,旨在探索英语专业教师课堂话语中评价理论三个子系统态度、介入和级差分布特征;分析英语专业教师如何
最早的“春节” ——相传我国原始社会就有“祭腊”一说,夏朝建立后,这一习俗就被固定和流传下来了。最早记载春节的书籍《尔雅》中说:“夏曰岁,商曰祭祀,周曰年。”  最早的“门贴”——春联古称“门贴”、“桃符”,是刻在桃木板上“灭灾降福”的咒语。据《宋史·蜀世家》记载,最早的春联是五代十国时(公元946年),后蜀国国王孟昶写在桃木板上的“新年纳余庆,佳节号长春”。  最早的“福”字——传说始于周朝姜子
某天下午六点在上海五角场的巨大屏幕上,出现了这样的字幕:“阿三,快回来!”——这是某个老妈正在喊她的儿子回家吃饭呢。而在CBD商业街路边的显示屏上,则跳出了“今天我头疼
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指在党的领导下,通过基层治理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法治化,使农村基层治理者善于运用法治思维和法律制度治理社会。农村基层的社会治理体系建设是国家治理能力的集中体现,是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中之重,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是实现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为明确如何实现农村基层社会治理法治化,本文综合运用文献研究法、历史分析法和实证研究法,以宁夏Y县为调研点,从Y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