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会理老棚湾铜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找矿方向

来源 :西南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dge1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四川会理老棚湾矿区铜矿体产于中元古界通安组中,属于与沉积变质有关的铜矿床,矿床受地层层位控制明显,同类铜矿在川滇交界地区广泛分布,资源量丰富,是一种重要的铜矿床类型,在云南省称为“东川式”铜矿,在四川省内则被称为“黎溪式”铜矿。本文在老棚湾铜矿勘查工作基础上,对老棚湾铜矿的矿床地质特征进行研究,并对矿床成因进行讨论,提出了同类型矿床的找矿方向,为区域同类型铜矿地质勘查和区域找矿提供参考。矿区东部广泛出露前震旦系会理群通安组第二段、第三段石英白云大理岩、炭质板岩,炭质绢云千枚岩等含铜矿源层。本次研究的铜矿带就赋存于该地层中,并明显受地层、岩性控制特征。多期次强烈的区域地质构造作用及岩浆活动,使本区褶皱、断裂构造及基性、中基性岩发育,为区内铜矿物质的重新分配,叠加改造提供了热能。特别是次级断层及微型构造的发育,为本区铜矿液的运移、富集创造了十分有利的导矿空间。区内铜矿体与围岩的产状基本一致,化学元素也基本相同,岩浆岩与矿体关系不大,根据铜矿产出特征和矿物组合,老棚湾铜矿属先沉积变质后受构造热液改造的铜矿床。铜矿体呈似层状、透镜状赋存于通安组第二段(PT1T22)中的大理岩中,走向北西—南东,倾向北东,倾角55—75°,受岩性控制明显,于走向及倾向上均存在分支、复合、收缩变大、尖灭再现特点。矿体厚度一般1-5米,最大13米,矿化较均匀,局部位置相对富集,围岩为灰黑色炭质板岩、炭质千枚岩及白云大理岩。矿石结构主要为半自形-它形鳞片柱粒状结构、半自形-它形柱粒状结构及交代包含结构,矿石构造主要为浸染状构造,次为条带状构造及块状构造。矿石矿物已黄铁矿、黄铜矿为主,斑铜矿、辉铜矿、蓝辉铜矿、磁黄铁矿、钛铁矿、锐钛矿、赤铁矿、褐铁矿次之。根据区域地质地质背景及成矿规律、矿区地质特征(含矿层位展布情况)、化探高强度异常及物探高精度磁测异常分布情况,结合已有的地质资料及成果,圈出了找矿靶区即:物探工作圈定的“M1、M2、M3异常”区域。
其他文献
近年来,量子力学成为了最炙手可热的物理学理论之一,薛定谔方程是量子力学最基本的方程之一。而时间分数阶薛定谔方程作为其推广方程,被广泛用于描述许多现象,如量子物理学中
相对与传统的体硅材料而言Si纳米线、Si纳米锥、多孔硅等Si纳米材料具有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量子隧道效应等特性,表现出独特的光电特性,已成为材料科学领域研究的热点之
本论文通过以第一代超分子体系的主体---冠醚化合物及其衍生物为中心,利用其在超分子体系中突出的选择络合性,通过自组装过程,合成得到了具有双结合位点的可控性超分子体轮烷
二氧化铈(CeO2)/贵金属是一类优异的催化剂组合,在催化反应中具有广泛的应用。然而CeO2表面的贵金属粒子,因高的表面能、结合力较弱容易发生迁移、聚集,在液相反应中容易造成贵
近年来,正渗透技术由于低能耗、高去除效率和高的水恢复效率,受到人们的广泛关注。正渗透技术在水体淡化和水中重金属离子去除等领域均展现出非常有前景的潜在应用价值。目前
我国抗生素的生产和消费居全球之最。抗生素的大规模生产和滥用导致自然水体中频繁检测出抗生素残留,由此产生的抗性细菌和抗性基因,会对公共卫生安全和自然生态造成了很大的
伴随开采深度的加深,冲击地压显现事故发生的次数和频率加大。国内对倾斜煤层的冲击地压危险性评价进行大量的研究,但对近直立急倾斜特厚煤层的冲击地压危险性研究相对较少,
近年来,以APbX3(A=有机阳离子;X=卤素)为代表的铅基杂化钙钛矿材料(Pb-OHPs)的合成和性能研究已成为合成化学和材料科学的研究前沿和热点;此类材料虽具有突出的性能,但材料较差的
气孔是水分和CO2出入的通道,在调控植物生长发育和响应外界环境胁迫的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拟南芥气孔的开闭受生物因素(如病原菌入侵)和非生物因素(如光照和干旱)的调节。在
新能源的探索与大规模应用是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氢能来源广,热值高,无污染,是一种较好的二次能源。然而氢气易燃、易爆的缺点,导致储存和运输都有局限性。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