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型研究——以《心灵探寻》、《赞颂分歧》的解读为中心

来源 :上海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myxi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布鲁纳(Jerome S. Bruner)既是一位著名的心理学家也是一位在教育界颇具影响力的重要人物。他在二十世纪60到70年代提出的教育理论直接影响了当时世界各地的教育,这一教育理论集中体现在1960年出版的《教育过程(The Process of Education)》一书中。直到今天,这一套教育理论仍然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但布鲁纳80年代之后提出的教育观点,也就是主要收录在1996年出版的《教育文化(The Culture of Education)》一书中的教育理论与布氏早期教育理论相比较为难解,也是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变的体现。现阶段,我国教育学研究对布鲁纳后期教育理论的引介和研究相对不足。  本文旨在研究布鲁纳这一历史性的教育思想转变的某些表现。首先,本文通过对布鲁纳的生平经历以及布氏前期和后期著作的介绍和对比,简单介绍布鲁纳教育思想的大致转变历程。接下来的一章重点介绍布鲁纳于1984年出版的自传《心灵探寻(In Search of Mind:Essays in Autobiography)》的具体内容,通过布氏对自己生平和学术研究经历的回顾,寻找其教育思想转变的背景和线索,以便我们更好的了解布鲁纳后期教育理念。第三章着重讨论布鲁纳教育思想转变的另外一篇重要论著《赞颂分歧(Celebrating Divergence:Piaget and Vygotsky)》,试图通过布鲁纳对皮亚杰和维果茨基在儿童发展理论上分歧的评价,解读布鲁纳后期教育思想的基本立场。最后本文将讨论我国现阶段对布鲁纳后期教育思想研究要点及深入研究布氏教育思想转型对我国教育、尤其是课程与教学论专业的意义。
其他文献
高校体育艺术类课程体系化建设是一个系统工程,既是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培养专业人才的必要手段;既是响应学校教育方针的需要,也是遵从新课程标准“健康第一”的宗旨
台湾自2001年以来正式实施九年一贯课程改革,本次课改通过设置学校课程发展委员会、各学科领域课程小组等一系列举措来发展草根式的校本课程。大陆在2001年也颁布了《基础教育
我国民族传统体育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经过几千年的发展,在具有民族特色的地理环境、文化氛围和价值观念的作用下,形成了独具中华民族特色的传统体育,然而
2015年适逢二战结束70周年,反思20世纪的多次战乱和二战给人类带来的教训,在儿童的保护与教育上亦有许多值得思考与探究的问题。20世纪历史进程中,“儿童权利”的提出与法规
大学生人际关系不良与人际交往能力的欠缺容易引起学生的不良适应,导致出现心理问题。我国大学生的人际交往状况不容乐观,高校有必要关注大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影响大学生人
教师隐性流失是教师群体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是一种教师力量和效力的消退。教师隐性流失表现形态呈现多样化,按其效力消退形式与原因可分为精力型、价值观型、知识型、技能型
21世纪是以知识技术创新和人才科技竞争为特点的知识经济时代。未来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谁把握住21世纪的人才,谁就能在竞争中取胜。人才的培养离不开教育,教育离不开教师。而高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大规模的劳动力转移而产生的,它是社会转型期间的产物,也是“三农问题”的并发症,集中体现着城乡一体化建设这一社会转型时期多种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