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以传统文化为背景,结合现代读者的阅读的习惯,以金庸作品为分析的立足点,谈论武侠小说在读者中享有永久魅力的原因,主要从两个方面分析: 一是从文化本身进行分析,金庸武侠小说给读者提供了那些可供阅读的东西。具体分析了:1.在后殖民文化语境下,金庸的武侠小说努力寻找传统文化之根,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实现了对古老而流传至今的侠义精神的缅怀和追忆,抒发了绝大部分中国人的文化情怀。这种自觉地对传统文化的承继和弘扬的品格使他的小说拥有如此众多的读者。2.在侠士作为一种现实存在的历史已经远离我们现代人的现实生活之后,武侠小说所叙述的武侠世界和我们的现实人生在审美意向上存在着一定的心理距离,而正是这一“间隔效果”的存在,使读者企盼着去探知未知的世界。使武侠小说永保一种神秘的魅力。这是阅读者爱读金庸小说的另一个原因。3.从潜意识和集体无意识理论出发,审视民族审美心理的独特性,进一步从“视界融合”,“效果历史”角度论证了武侠小说的文化意蕴和民族审美心理的内在契合。4.以神话思维为视角,分析了金庸小说中出现的富有灵气的动物描写与神话思维的“万物有灵观”相一致的。而对于出神入化的武功的崇拜,实际上是对生命力的崇拜。武侠小说在理性的外壳下都带有一种对原始的生命力近于图腾的崇拜。与神话思维的“生命一体化”是相统一的。由此认为,武侠小说中有关对远古神话的摹写达到了与人类原始思维的高度融合。另外,也初步分析了金庸武侠小说体现出的悲剧意识,认为金庸的武侠小说中的悲剧色彩的把握是对中国人的悲剧思想的一种扬弃和发展,并分析了金庸武侠小说中普遍存在的人的异化感。 二是从读者的阅读角度分析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快感文化,在后工业文明背 〔。曰霎自51 加十生行拎丁 \”。。、。、。W(lASTERS THESIS 景下,更直接地满足了读者的期待视野。具体分析了:金庸小说在从传统向后 现代的自然转归中完成了传统小说模式向后现代读者欣赏心理的靠拢.许多作 品解构历史神圣性,撕去了笼罩在英雄和战争身上的神圣光环.尽可能努力还 原真实。用传统武侠小说形式去抒发现代意识,让读者以一种游戏的心态去感受 生活。同时运用巴赫金的狂欢化理论,分析了金庸武侠小说游戏功能产生的几 种有效策略。比如:戏滤诙谐的叙事风格,反讽技巧及重叙述轻描写的快节奏 叙述策略。这些技巧的运用,能使读者在轻松的心境下获得一种游戏所带来的 快感。 总之,论文试图从文本和阅读者两个角度阐述金庸武侠小说所包含的文化 意蕴用理性的眼光来审视武侠小说,而不仅仅是一种游戏、娱乐的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