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金融市场竞争的日趋激烈,使得金融业越来越需要依靠信息技术来控制成本、改善服务和提升竞争力。金融业正在积极地引进、开发信息技术,将其应用于各个金融部门,其中包括银行、证券、保险以及国家监管、支付结算和税收等系统。但目前许多复杂、尖端的信息系统,其开发、建设、维护已经超出了许多中小金融机构自身的能力,即使是一些实力雄厚的大型金融机构,独立建立一支信息技术队伍来完成所需的全套信息系统开发、建设、维护工作,也可能是极不经济的。
IT外包,是指外部服务商提供实物和(或)人力资源承担用户组织的部分或全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服务方式。而银行IT外包是指信息技术的转包过程,指银行以固定的价格,在一定的IT服务水平基础上,以合同的方式委托IT服务商向银行提供所需的部分或全部IT功能的一种信息服务,其最初源于数据批处理,后逐渐发展到技术设备的引进和维护、通信网络的管理、数据中心的运作、系统的开发和维护、备份和灾难恢复、信息技术培训等。信息技术外包根据外包商在系统开发中的不同作用,可以划分为软件开发外包、系统运行外包和业务外包。银行IT外包的特点由于其行业的特殊性,使得相比其它行业的外包而言,对安全性和稳定性方面有着更为严苛的要求。
外包作为一种新的商业运作模式,其兴起有着深刻的社会经济原因,本文从银行IT外包外部动因:①适应外部市场的快速变化和激烈竞争,缩短产品开发周期;②快速响应客户对IT的需求,集中优势提高银行核心竞争力,以及银行IT外包内部动因:①银行集中精力进行IT发展战略研究,走差异化路线,②控制IT建设和运维的费用,走成本领先路线,③获取先进的IT管理经验、服务水平和一流的管理理念进行分析,来揭示银行IT外包的原因。
在国外普遍被接受的银行IT外包在我国的现状又如何,本文将我国银行分成三类来进行外包现状描述,分别是国有四大银行、三大政策性银行以及中小型股份制银行。他们结合自身的特点和资源,都不同程度的进行了IT外包业务。国有四大行都成立了规模惊人的软件开发中心,也形成了较为固定的软件外包模式。国有四大行中采用外包模式的很少,反而是国内的中小型银行以及部分国家政策性银行,比如国开行、深发展银行以及广大银行都不同程度的将自己部分业务外包出去,且从收到的成效上来看,还是令人满意的。但是在IT外包中也存在不少问题:一是使银行失去对产品或服务的控制,加大系统安全隐患:二是将软件开发外包后,加大软件后期维护难度及维护成本;三是无法充分发挥外包人员的主观能动性,并且长时间依赖外包商,产生问题后容易产生妥协;四是银行IT人员士气低落,降低学习新技术的积极性;五是外包相关法律不健全,监管制度不成熟。以上这些问题都不同程度的影响我国银行IT外包发展的进程。
不少发达国家和地区的银行在银行外包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比如英国汇丰银行在金融服务外包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成功,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业务外包流程。汇丰银行内部规定,在业务正式外包以前,必须经过立项、可行性研究、内部相关部门论证、监管部门批准或者与监管部门沟通、管理层批准、具体外包流程设计、签订外包合同、试运行和持续评估等一系列步骤,以贯彻合规、谨慎、细致和稳妥的原则。德国德意志银行为了提高银行的竞争力和降低成本,德意志银行决心尽可能将某些领域和业务包给其它服务商或低薪国家。首当其冲的是从事软件开发、销售等环球技术和应用部门。美国的花旗银行将其大部分的技术角色转移到人工相对便宜的海滨城市或者是印度,将一部分技术功能外包到了位于印度的供应商,这些使得花旗银行在IT投入方面节省了大量的开支。
通过以上的介绍以及分析,得出银行IT是否外包,要针对不同规模、战略及其业务策略,并结合自身的特点来分析。没有一家银行把所有的业务都外包出去,也没有一家银行把所有的业务都自己做。在考虑业务外包时,银行业务中核心的业务决不能外包,同时也不应外包那些利用了自己核心能力的业务。对于IT业务,有三类不能外包:一是银行本身的竞争策略是不应该外包的,二是涉及运营核心的监管及风险管理也不应该外包,三是真正体现银行自身独特价值和差异化的业务不应该外包。适合外包的IT业务有两种:一是商品化程度比较高、可以自己开发或者去市场上买的系统适合外包。二是对对客户来说不重要、直接影响不大的系统。
本文最后,结合我国目前银行业外包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并借鉴国外发达国家银行外包的经验,提出国内银行IT外包的对策建议:①银行根据规模不同及所拥有的资源不同,采用不同的外包策略;②设立外包项目监管部门,实时监控外包项目进程及质量③加强外包服务商管理,建立健全外包服务商准入、合作、退出机制④努力提升供需双方的参与度,充分调动双方人员的积极性。同时提醒银行IT外包过程应注意的问题,一是外包过程中带来的风险:二是在进行外包项目和合同管理时应注意的问题和需做好的三项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