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两种不同入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的临床应用价值,为PD术的术式改进提供临床经验及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8月至2016年12月于兰州大学第一医院普外二科行PD术的66例胰头癌患者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30例行肠系膜上动脉入路PD(SMA-PD)手术患者设为动脉入路组,36例行肠系膜上静脉入路PD(SMV-PD)手术患者设为静脉入路组。观察指标:术中指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目、R0切除率);术后指标(TNM分期、手术切缘阳性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住院总费用、术后住院时间;随访指标(生存期、肿瘤复发转移率)。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指标:动脉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11±0.65)h,静脉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为(5.70±0.75)h,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382,P<0.05);动脉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30.00±83.90)ml,静脉入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为(280.14±102.1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150,P<0.05);动脉入路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4.8±2.0)枚,静脉入路组患者淋巴结清扫数目为(12.7±1.7)枚,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596,P<0.05);动脉入路组患者R0切除率为80%(24/30),静脉入路组患者R0切除率为55.6%(20/3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P<0.05)。两组患者TNM分期:动脉入路组患者TNM分期中Ⅰ、Ⅱ、Ⅲ期分别为13例、14例、3例,静脉入路组患者TNM分期中Ⅰ、Ⅱ、Ⅲ期分别为16例、18例、2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4.4,P>0.05)。两组患者手术切缘阳性情况:动脉入路组为胰颈部切缘2例、胆总管切缘1例、SMV切缘1例、SMA切缘3例、胰头后表面切缘1例;静脉入路组为胰颈部切缘3例、胆总管切缘2例、SMV切缘1例、SMA切缘8例、胰头后表面切缘1例,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并发症:动脉入路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生化瘘1例,B级胰瘘1例,C级胰瘘0例)、(胆瘘2例)、(术后出血1例)、(胃潴留3例)、(腹泻2例)、(腹腔感染4例),静脉入路组患者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为(生化瘘2例,B级胰瘘1例,C级胰瘘1例)、(胆瘘1例)、(术后出血3例)、(胃潴留2例)、(腹泻1例)、(腹腔感染5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动脉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日为(20.07±6.68)天、住院费用为(7.53±0.49)万,静脉入路组患者术后住院日为(21.00±4.72)天、住院费用为(7.65±0.58)万,两组比较差别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数据:1年随访中共3人失访,其中动脉入路组2人(6.7%),静脉入路组1人(2.8%)。两组患者1年肿瘤复发转移:动脉入路组肿瘤局部复发1例,远处转移3例,静脉入路组肿瘤局部复发3例、远处转移4例、局部复发合并远处转移2例,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死亡:动脉入路组死亡2人,静脉入路组5人,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1年生存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879,P>0.05)。结论:SMA-PD术与SMV-PD术相比不仅可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确切判断肿瘤可切除性,有利于淋巴结清扫,更符合肿瘤“无接触(no touch)”的原则,而且并不增加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