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研究

来源 :郑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iraymond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自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培育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一重大命题以来,关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研究逐渐增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广泛的认知与弘扬。然而,毋庸讳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能否真正成为广大人民群众日常生活中的共同价值准则,发挥其整合思想、凝聚人心的作用取决于其能否真正的实现生活化。从这一点来看,无论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研究、宣传、还是教育都必须面向人们的现实生活。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十三次集体学习时也明确提出了要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生活方方面面”,并提出“三落”(落细、落小、落实)“四化”(日常化、形象化、具体化、生活化)的总体要求。基于此,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为研究视域和思维框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理论渊源、重大意义、存在问题、经验借鉴与实现路径的多视角分析,就显得十分重要与紧迫。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这一课题进行深入研究,面临的首要问题必然是首先弄清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理论来源、学理依据。只有深刻了解并梳理了马克思的生活理论、西方现代哲学的日常生活批判理论和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生活理论,才能为进一步研究确立学理依据。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任务。对国家来说是“兴国之魂”,对个人来说是“精神家园”。换句话说,实现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重要意义不仅反映在国家政治层面的意识形态安全需要、“中国梦”的价值支撑、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提高、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然要求等几个方面;而且在包括提高国民素质、塑造国民积极健康价值观、提高中华民族“向心力”以及实现社会价值整合和价值引领方面的社会生活层面也具有重大现实意义。通过对两个层面意义的分析探讨,有助于明确当前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面临的主要问题在于我们在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的目标、方法与语言各方面对生活的疏离,不能内化于心,也就谈不上外化于行。由此导致的严重后果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虚无化、人民群众精神的“获得感”缺失以及我国意识形态领导权的部分丧失。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必然要借鉴中国传统价值观教育的生活化、国内外核心价值观教育生活化的经验教训。古今中外价值观教育都有一些可以利用的宝贵资源,把跨域时空、超越国界、具有当代价值的生活化理论利用过来,进行创造性地转化,对于现时代我国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能停留在说教的层面,“三落”“四化”的关键在于“落”与“化”。这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生活化的舆论环境、利益格局、生活场景和保障机制等是“落”与“化”的重要抓手。
其他文献
任何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都是在一定的时空下产生的,所以时空观念对我们理解历史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时空观念即是时间观念和空间观念的结合,是在特定时空下分析、理解历史事
实现数字出版业由外在推动发展真正转换到内在驱动发展,必须满足用户有效需求。移动媒体时代的场景革命,为数字出版业满足用户需求开启了新思维。场景思维本质上还是大数据时
<正>“语言表达连贯”多年来一直是高考的考点之一。所谓的连贯就是语言的表达要注意句与句的排列组合,注意上下句的联系、衔接与呼应,做到话题统一,句序合理,衔接和呼应自然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以及移动终端的发展,知识传播的形式越来越丰富。另一方面,人们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知识消费更加看重功能体验外的附加价值。喜马拉雅FM付费精品频道,"罗辑思
本文以陕西作家党益民边地(藏地,陕西,西夏)书写的相关小说作为研究对象,主要运用文化地理学相关理论,从自然地理环境和人文地理环境两个主要方面对党益民边地小说进行考察,
在电力市场环境下,考虑购电成本对电网交易能力的影响,建立兼顾电网交易能力和购电成本的多目标交易优化模型,运用模糊建模的方法将多目标优化问题转化为求解最大满意度的单
<正>清代文人全祖望在弃绝仕途之后,执念为抗清志士树碑立传。在一篇给前明尚书的碑铭中,他写道:"世更百年,宛然如白发老泪之淋漓吾目前也。"烟散灰飞的往事,经一番千悲百慨,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与进步,我国开始越来越注重提高农业方面的管理,近年来国家提倡摒弃原有落后的农业治理方式,应用最新的信息科学技术,为更多的农民家庭创造便利和收益
乙型肝炎为我国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目前尚无有效的治疗手段,接种乙肝疫苗是控制该病流行的唯一有效措施。我国乙肝疫苗的生产量和使用量均居世界前列,但在安全性或疫苗效果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信息化技术不断的更新,生产生活过程占据着重要的位置,信息技术在农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应用,促进了农业经济的发展。文章主要依据农业信息化对农业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