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脓毒症患者院内死亡与肝功能各指标水平动态变化的相关性,观察肝功能动态变化对脓毒症预后的影响,提高临床上对脓毒症患者肝功能变化的重视及管理。方法回顾性分析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重症监护病房2013年1月一2016年12月收治的80例脓毒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脓毒症纳入标准均符合 2016 年美国重症医学会(Society of Critical Care Medicine,SCCM)与欧洲重症医学会(European Society Of Intensive Care Medicine,ESICM)联合发布的脓毒症3.0诊断标准。排除转入ICU不足3天的患者;既往有慢性肝功能损害病史患者;本次住ICU因急性肝功能障碍或慢性肝功能障碍急性发作者;肝脏肿瘤或肝脏部分切除术后;因经济原因放弃治疗的患者;资料收集不完整的病例。分组:根据脓毒症患者出院时病情转归情况分为好转、无变化、恶化、死亡,无变化、恶化、死亡纳入院内死亡组(D组),好转纳入院内存活组(S组)。其中D组26例,S组54例。收集两组脓毒症患者转入ICU第1天(T1)、第3天(T2)、第5天(T3)、第7天(T4)、第9天(T5)共5个时点肝功能8个指标,包括总蛋白(Total protein,TP)、白蛋白(Albumin,ALB)、前白蛋白(Prealbumin,PA)、谷丙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KP)、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总胆汁酸(Total bile acid,TBA),对两组各指标水平的动态变化进行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①患者的性别结构比、年龄组间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TP在T1、T2时点D组>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LB在T1时点D组>S组,而T5时点D组<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A在T5时点D组<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ALT在T1、T2、T4、T5时点D组>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T在T1、T3、T4、T5时点D组>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KP在T1、T2、T3、T4、T5时点D组>S组,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TBIL在5个时点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TBA在T5时点D组>S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⑤相关分析结果:TP在T3-T2、T5-T4阶段的改变量与死亡存活关系为负相关;PA在T4-T3阶段的改变量与死亡存活关系为负相关;AST在T4-T3阶段的改变量与死亡存活关系为正相关(P<0.05)。结论脓毒症院内死亡组患者AST、AKP水平较存活组明显升高且高于正常值,高水平AST、AKP提示病人预后差;AST水平阶段性的上升幅度与脓毒症院内死亡显著相关。而TP、PA水平阶段性的上升幅度与脓毒症院内存活显著相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