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本研究旨在通过修订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调查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特点,探索完美主义的形成与父母教养方式的关系,试图建立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模型,并进一步考察社会支持、应激在完美主义与心理健康关系间的调节机制,全面理解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的影响。为此,我们进行了四个研究。方法1.研究一,558名(样本一)和458名(样本二)在校大学生分别完成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Scale, PANPS);378名(样本三)在校大学生完成了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Scale, PANPS)、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 DASS-21)、生活满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采用皮尔逊相关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探索性因素分析,验证性因素分析对PANPS进行修订,并对PANPS中文修订版的信、效度进行考察。2.研究二,458名在校大学生完成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Scale, PANPS)、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 DASS-21)、生活满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探讨大学生完美主义的特点,考察人口统计学变量在完美主义维度得分差异;25名抑郁症患者和32名大学生作为健康对照组完成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Scale, PANPS)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了抑郁症组与正常组的完美主义差异,为完美主义心理咨询提供理论依据。3.研究三,522名在校大学生完成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Scale, PANPS)、简式父母教养方式问卷中文修订版(Revision of the short-form Egna Minnenav Barndoms Uppfostran, s-EMBU)、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 DASS-21)、生活满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正性负性情绪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Affect Scale, PANAS)采用了皮尔逊相关分析,探索性因素分析,复回归分析,路径分析等统计方法考察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心理健康之间的关系,试图构建三者关系的路径模型。4.研究四,426名在校大学生完成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Perfectionism Scale, PANPS)、抑郁-焦虑-应激自评量表简版(The Depression Anxiety Stress Scale, DASS-21)、领悟社会支持量表(Perceived Social Support Scale, PSSS)、生活满意感量表(Satisfaction With Life Scale, SWLS)采用分层回归的统计方法考察社会支持和应激在完美主义对心理健康影响中的调节作用。结果1.研究一,PANPS中文修订版验证性因素分析的拟合指标基本达到统计学要求(χ2=662.63, df=272,p=0.000,χ2/df=2.44, GFI=0.90, CFI=0.89, NFI=0.87, NNFI=0.87, RMSEA=0.05)。PANPS中文修订版的两个维度积极完美主义维度和消极完美主义维度的α系数均为0.80,总量表的α系数为0.84,重测信度分别为0.81,0.79,总量表的重测信度为0.83。2.研究二,完美主义及各维度得分在性别、是否独生、不同年级、不同家庭所在地、不同家庭类型等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高积极完美主义组在抑郁、焦虑上的得分显著低于高消极完美主义组(t=-8.03,t=-7.56,p=0.000);高积极完美主义组在正性情绪、生活满意度上的得分显著高于高消极完美主义组(t=6.34,t=7.26,p=0.000);正常组的消极完美主义得分显著低于抑郁症组(t=-8.67,p=0.000);正常组的积极与消极完美主义得分比值显著大于抑郁症组(t=3.10,p=0.000)。3.研究三,父母情感温暖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积极完美主义呈显著正相关(r介于0.27-0.32之间,p<0.001);与焦虑、抑郁、消极完美主义呈显著负相关(r的绝对值介于0.09-0.24之间,p<0.001)。父母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呈负相关(r的绝对值介于0.07-0.25之间);与焦虑、抑郁、消极完美主义呈正相关(r介于0.23-0.35之间,p<0.001)。消极完美主义在父、母亲拒绝,父、母过度保护与抑郁、焦虑之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完美主义在父、母亲情感温暖与抑郁、焦虑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消极完美主义在父亲拒绝与积极情绪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应。消极完美主义在父亲拒绝与生活满意度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积极完美主义在父、母亲情感温暖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关系间起部分中介效应。积极完美主义在母亲拒绝和抑郁、焦虑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效用。积极完美主义在母亲拒绝和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效应。消极完美主义在母亲拒绝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关系间存在完全中介作用。消极完美主义在母亲过度保护与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关系间存在部分中介作用。4.研究四,社会支持在积极、消极完美主义和负性心理健康指标(抑郁、焦虑)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β=0.134,β=-0.131,户0.110,β=-0.169,p<0.05);应激在消极完美主义和焦虑关系间具有调节作用(β=0.126,p<0.01);社会支持、应激在积极、消极完美主义和正性心理健康指标(积极情绪、生活满意度)关系间不具有调节作用(p>0.05)。结论1.积极、消极完美主义量表的中文修订版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以作为研究完美主义的一个有效工具。2.完美主义及各维度得分在不同的人口统计学变量上无显著差异,高积极完美主义组、高消极完美主义组在不同的心理健康指标上有显著差异,抑郁症组的完美主义与正常组有显著差异。3.父母教养方式、完美主义和心理健康三者之间密切相关,且完美主义是父母教养方式与心理健康关系间的中介变量。4.社会支持和应激分别在完美主义和负性心理健康指标(抑郁、焦虑)关系间起调节作用,具体表现为:社会支持水平越低,应激水平越高,完美主义对抑郁和焦虑的影响越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