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射型BMP的相关实验研究及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来源 :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军医大学 |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formula_l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放射影像学及骨折固定技术的迅速发展,骨折治疗方法愈来愈趋向于微创。经皮注射骨生长因子,具有创伤小,适应症广的优点,能直接将高效骨诱导剂输至骨折、骨缺损及骨不连部位。临床中大段粉碎性骨折患者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较高,如闭合复位并向骨折部位注入骨生长因子将会提高骨折愈合机率。对于骨不连患者,在内固定或外固定完善的情况下,可采取局部注射骨生长因子的治疗方法,扩大了非手术治疗的适应症。因此,注射型骨生长因子将会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我所将bBMP、bFGF与PVP复合在一起,研制成注射型BMP(IBMP)。本实验把医用生物蛋白胶(FSG)用作IBMP的注射载体,探讨其可行性,并进行了临床试用。 一、FSG用作IBMP缓释载体的实验研究 目的:观察IBMP对FSG凝固性的影响及FSG对IBMP成骨活性的影响,探讨将FSG用作IBMP溶剂的可行性,方法:将IBMP粉剂预先溶于FSG的主体胶部分或凝血酶部分,再分别与FSG的凝血酶部分或主体胶部分复合为凝胶,观察凝固时间,然后将复合物植入小鼠肌袋中,分析两种复合方法时的成骨情况,并与单纯IBMP植入组相比较。结果:采用两种复合方法时,凝固时间均无明显变化,且采用将IBMP预先溶于主体胶部 第四军医大学硕士学位论文一分的植人组成骨活性明显高于单纯植人IBMP组。结论:FSG是IBMP的理想载体。 二、临床前期研究…JBMP的生物相容性试验 目的:对IBMP产品的生物相容性进行检测,以获得国家指定药检部门的生物相容性检测合格证书,为IBMP产品能合法地、安全地在临床上应用提供依据。方法:以国家卫生部门制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评价标准为准则,进行了IBMP急性毒性试验、过敏试验、溶血试验、细胞毒性试验、骨内埋植试验及肌内埋植试验。结果:IBMP不引起小鼠急性毒性;未引起豚鼠的过敏反应;兔红细胞溶血率为1刀9%,无溶血现象;体外细胞毒性反应指标R=0.25川,无细胞毒性;在兔骨内埋植和小鼠肌内埋植,未产生纤维包膜,也未引起淋巴细胞、炎细胞浸润。结论:经陕西省药品检验所检测鉴定:IBMP的生物相容性试验结果,附合国家规定的生物材料和制品的生物学标准。 三、IBMP的初步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探讨 IBMP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方法:对 66例骨折患者给予手术治疗的同时,在骨折部位局部以 FSG为载体应用 IBMP。其中男 50例,女 16例;年龄 10。75岁,平均 37刀岁。使用 IBMp部位共计 69处,包括:腔骨 27处,股骨 22处,肢骨 12处,尺骨 5处,距骨 1处,距下关节融合 1处,踝关节三关节融合 1处。新鲜骨折 35例,骨不连 22例,陈旧性骨忻8例,骨坏死1例。多发骨折门例,粉碎性骨折22例。开放骨折7例,闭合骨折58例。病理性骨折1例。通过术后随访,观察患者全身及局部对 IBMPNSG的反应和 IBMP/FSG对骨折愈合的促进作用。结果:机体对 iMP/FSG无明显排斥反应,骨折愈合良好。结论:IBMPNSG是 良好的注射用骨折愈合促进剂。
其他文献
随着人口的增长和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我国水资源状况发生了重大变化。水资源短缺的矛盾已充分暴露出来,缺水范围扩大,程度加剧。在很多地区已经成为严重阻碍经济发展的主要问题
“数字逻辑与设计”课程是计算机专业的基础课程,具有知识点繁琐、实践性较强等特征,课堂教学枯燥乏味,教学效果普遍欠佳。随着“互联网+”教育的发展,微课资源的应用日益普
目的:骨盆骨折的发生率占全身骨折的3%~8%,但其死亡率却高达10%以上。其中合并耻骨联合分离的损伤占骨盆骨折的24%。耻骨联合分离大于25mm时应采取内固定或外固定治疗。但对于采用那
目的:了解深圳市宝安区猩红热流行状况,为制定防治措施及预测疫情趋势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2011-2015年深圳市宝安区猩红热疫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
目的探索应用心里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3年2月至12月在本院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按入院诊治的时间顺序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30例。对照
一目的:寻找具有骨传导、骨诱导双重作用的人工骨,替代自体骨移植;评价复合珊瑚羟基磷灰石—人工骨(CCHA,珊瑚羟基磷灰石/rhBMP-2/几丁糖),作为骨移植替代物的临床应用的近期效果。(
在当今居住空间设计忽视文化性延续的背景下,现代住宅的盲目建设造成了千城一面的窘迫现状,当今居住空间的盲目引导下,现代人正在逐步失去优秀的传统生活方式与居住观念。作
目的: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因月经调节机制异常所致的临床综合征,被认为是育龄妇女无排卵型不孕最常见的原因。现代遗传学研究表明:PCOS发病与多种
静脉套管针又称静脉留置针,可以埋在身体内多天,这就可以使得一些需要多次打吊针的病人被扎针次数大大缩减,身上的针眼变少,也使得医护人员的工作量减少,互相便利。对于静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