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研究旨在以菊科植物线叶菊Filifolium sibiricum(L.)Kitam的全草,又名兔毛蒿、西伯利亚艾菊、疗毒花、惊草、荆草、兔子毛、疗毒草为研究对象,构建线叶菊药材的指纹图谱。以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副乙型伤寒杆菌5种细菌为药效模型,进行药效学试验,获得线叶菊药材化学指纹图谱的量化特征数据和药效学数据。在此基础上,采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学分析方法,建立“谱-效”关系,同时,结合有效部位单体成分的抑菌活性结果推测线叶菊药材有效部位中与其活性相关性较大的化学成分。1线叶菊药材有效部位。分别取不同月份的线叶菊药材,同一月份新鲜、干燥、有花、无花的线叶菊药材进行提取分离得到14个线叶菊样品,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和打孔法,以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副乙型伤寒杆菌五种细菌为模型,对各样品样品进行抑菌活性的测定,得到它们对5种细菌抑菌圈直径和最低抑菌浓度(MIC)。结果表明,14批线叶菊样品抑菌效果有差异,线叶菊药材对5种细菌的抑制作用顺序从大到小为: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金色葡萄球菌、大肠杆菌、副乙型伤寒杆菌。抑菌活性的比较为:8月>7月>6月,无花>有花,干燥>新鲜。2建立线叶菊药材HPLC指纹图谱。通过对HPLC条件的优化,依据指纹图谱研究的要求,采用国家药典委员会颁布的中药色谱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系统软件,建立线叶菊药材有效部位的HPLC指纹图谱,同时指认出指纹图谱中的15个共有峰。结果表明,建立的线叶菊药材HPLC指纹图谱相似度均达到90%,符合指纹图谱要求,各样品共有峰峰面积有差异,提示药材成分含量有差别,因此抑菌效果亦有所差异。3构建线叶菊药材“谱-效”关系模型。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学分析方法,将线叶菊药材HPLC指纹图谱的共有峰面积进行量化,得到相对峰面积,与打孔法测得的14批线叶菊药材抑菌活性结果抑菌圈直径结合,构建线叶菊药材抑菌“化学谱”-“药效”关系,推测线叶菊药材有效部位中与其活性相关性较大的化学成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法表明:线叶菊药材HPLC指纹图谱中的18个指纹峰中,(1)对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作用的有9个峰分别为2、3、4、6、8、9、10、12、18号峰,由回归系数R2=0.928可知它们的总贡献率为92.8%(;)对大肠杆菌作用的有9个峰分别为2、3、4、5、10、11、14、16、18号峰,由回归系数R2=0.914可知它们的总贡献率为91.4%;(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作用的有9个峰分别为2、3、4、5、10、11、14、16、18号峰,由回归系数R2=0.852可知它们的总贡献率为85.2%;(4)对白色葡萄球菌有作用的有9个峰分别为2、3、4、5、10、11、14、16、18号峰,由回归系数R2=0.902可知它们的总贡献率为90.2%;(5)对副乙型伤寒杆菌有作用的有9个峰分别为2、3、4、5、10、11、14、16、18号峰,由回归系数R2=0.922可知它们的总贡献率为92.2%。4个线叶菊药材样品的验证结果表明,所得的“谱-效”关系式计算值与测量实际值十分接近。4通过其单体成分体外抑菌结果,当浓度为1mg·mL-1时,(1)对耐药性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的有: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芒果苷、东莨菪苷、东莨菪内酯、槲皮素、山奈酚、咖啡酸。(2)对大肠杆菌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的有:东茛菪内酯、异鼠李素。(3)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的有:杨梅素、异槲皮苷、异荭草素、芦丁、芒果苷、山奈酚、金丝桃苷、羟基酪醇。(4)对白色葡萄球菌表现出抑菌活性的有:杨梅素、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芦丁、芒果苷、阿魏酸、东莨菪内酯、山奈酚、异鼠李素。(5)对副乙型伤寒杆菌表现出较强抑菌活性的有:东莨菪苷、木犀草苷。(6)对羟基苯乙酮、邻苯二甲酸二正丁脂、三甲基间苯三酚、间苯三酚没有表现出抑菌活性。对“谱-效”关系推测的抑菌活性成分进行了验证,证明了运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建立线叶菊药材抑菌“谱”-“效”关系,推测药效成分的方法的是可行的。综上所述,本研究将线叶菊作为研究对象,将体外抑菌效果作为药效评价指标,采用HPLC指纹图谱表征其整体化学特征,在此基础上分别获得多个样品“谱”与“效”的信息,将两者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统计学方法建立谱效关系,推测出线叶菊抑菌成分,再采用单体成分抑菌效果进行验证,同时指认了线叶菊抑菌物质,本研究推测了线叶菊药材有效部位中与其活性相关性较大的化学成分,为谱效关系在中药有效物质辨识研究中的推广应用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