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金融供给问题突出。尤其是在银行的商业化改革之后,农户和乡镇企业货款困难问题进一步加剧。另一方面,农村的金融需求逐步发育,呈现多元化的趋势。为此,笔者通过实证调查检视了湖北农村地区的融资环境,剖析了农村合作金融供给与需求的失衡,并在此基础上尝试进行多元化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建构。初步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农户的金融需求。1.农户资金需求较为普遍、并且逐年上升。2.融资对象主要以亲戚朋友之间的无息友情借贷为主,正规的农村金融机构在湖北农村的作用非常有限。3.借贷方式不规范。4.农户的融资遵循一定的路径:即先内源融资后外源融资,在外源融资中偏好熟人借贷。5.不同农户(不同户型、不同收入等级以及不同意识)之间、不同经济地区之间的在融资需求程度、需求规模、借贷资金用途、满足需求程度等方面都存在差异。6.无论是存款特征还是贷款结构和贷款规模,不同类型农户间的分化非常明显,表明今后农村资金市场的结构特征会越发突出。7.金融供给主体的缺失。各种金融机构之间的职能分工存在严重错位的现象,造成目前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少,缺乏合适有效的金融机构为农村和农民提供金融服务,严重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导致了农村金融供给主体出现局部断层或空白,农村金融需求难以得到满足。第二,农村合作金融的供求失衡。农村合作金融的供求失衡不仅表现在供给总量的不足,更表现在供求的结构性断裂。同时研究认为这一失衡,一方面是因为外生合作金融的异化,另一方面是因为内生合作金融的发育不全和先天不足。这两个方面共同存在,导致了合作金融的功能障碍和供求失衡。第三,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研究提出,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重构格局应是以农村信用社改革为主导和主体,以内生、外生合作金融为两翼,以农户现实和潜在的需求为导向和庞大基础,以国家政策、县域支付清算体系、同业拆解市场、信贷征信与乡土文化以及法律与社会保障体系等为重要支持的集微观主体,中观服务,宏观政策三维为一体的农村合作金融组织体系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