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地理教育国际宪章(1992年版)》中,提到“课程设计者必须密切注意到特殊需要的学生,以及学生在各个发展阶段的不同需要。”《2016地理教育国际宪章》在地理教育研究中也指出要对不同的学习者群体提供最好的地理教学。可见,国际上在地理教学中重视不同阶段、不同思维水平的学生的发展,而行为动词恰好能够反映学生学习的不同水平。通过行为动词的研究,有利于教师明确其所指向的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并把握教学程度,又为学生学习的过程和方法提供了理论指导。本文利用文献研究、案例分析等方法对2017版高中地理课标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行为动词进行了分析,同时又对行为动词进行教学方法的设计,得出结论如下:第一,高中地理课标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行为动词特征表现为:1.高中地理课标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行为动词种类少,其学习水平由低到高为说明、比较、解释、分析4种。依据其行为目标可知,分析和解释均侧重对影响类知识的学习,说明则侧重对意义类知识的学习。2.高中地理课标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行为动词处于分析水平和理解水平。3.高中地理课标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行为动词都主要指向综合思维,但在综合思维的二级指标中,四类行为动词均以要素综合为主。第二,高中地理课标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行为动词教学方法:从认知方法角度,主要有地图法、分析法、直观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从教学手段角度,主要有地理示意图、视频、案例材料、地理形象直观教具;从组织方法角度,主要有讨论法、案例教学法、读书指导法、问答法。行为动词“说明”类的教学方法多为:直观法+视频+问答法、案例分析法+案例材料+案例教学法、分析法+地理形象直观教具+讨论法;行为动词“比较”类的教学方法为:综合比较法+地理示意图+讨论法;行为动词“解释”类的教学方法多为:推理法+地理形象直观教具+模拟实验法、地图法+地理示意图/地理统计图表+读书指导法;行为动词“分析”类的教学方法多为:地图法+地理示意图+讨论法、直观法+视频+讨论法、分析法+地理示意图+讨论法。第三,设计了4个高中地理课标中选择性必修课程行为动词教学实施案例:说明设立自然保护区对生态安全的意义、比较长江三角洲和松嫩平原发展异同、解释内力和外力对地表形态变化的影响、分析碳排放对环境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