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第一部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研究概况本文基于文献调查,总结祖国医学及现代医学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病因病机、辨证治疗的认识,多角度了解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研究进展,以期为临床研究提供理论依据。第二部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相关因素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目的研究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的相关因素,探求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的实质,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候制定规范化标准提供客观依据,为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思路。方法制作《冠心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表》,应用Excel建立冠心病患者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数据库。收集2016年11月—2017年8月在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心血管内科病区住院的冠心病患者150例,通过中医电子病历系统、HIS系统及问卷调查方式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四诊信息、相关检查结果及中药治疗信息等,依据患者的临床症状及体征并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中医内科学》和2008年颁布的《中医内科常见诊疗指南·中医病证部分》判定冠心病中医证候类型。将数据录入数据库,应用SPSS19.0软件分析,对分类计数资料组间采用卡方检验,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并进行T检验,分析相关因素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关系。结果1.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的主要证型,冠心病患者中痰瘀互结证占70%,非痰瘀证占30%。2.冠心病痰瘀互结证与非痰瘀互结证在高血压病史、血脂异常史方面进行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在性别、年龄、吸烟史、饮酒史、糖尿病病史上无显著差别(P>0.05)。3.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组较非痰瘀互结证组的TG、LDL高(P<0.05),而两组之间的CHOL、HDL水平无显著差别(P>0.05)。4.两组的空腹血糖、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PT、APTT、Fib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痰瘀互结证为冠心病的主要证型;在其相关因素研究中,高血压及血脂异常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关系密切;血脂四项中TG、LDL水平的升高与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发病有密切的关系,故TG、LDL水平升高可作为冠心病痰瘀互结证辨证的参考指标。第三部分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研究目的收集本院关于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处方,总结临床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方法通过收集治疗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方剂,运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版),统计药物使用频次,药物的四气、五味、归经,运用关联规则分析常见药物组合及药物之间的置信度,并基于改进的互信息法、复杂系统熵聚类分析核心药物组合,进而使用无监督的熵层次聚类进行新方挖掘。结果共筛选处方101首,涉及中药199味。使用频次≥10的药物48味;四气、五味、归经分析得出,温性(42.16%)、寒性(32.81%)、平性药物(20.12%)使用最多,甘味(35.78%)、苦味(28%)、辛味药物(25.72%)使用最多,脾经(696)、肝肺经(575)、心经药物(517)使用最多;常用药物组合39个;置信度≥0.8的关联药物共56组;相关度为8,惩罚度为2,应用复杂系统熵聚类的层次聚类分析演化得到3味药核心组合28组及新处方13首。结论1.通过对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处方分析,得出临床立法谨遵冠心病“本虚标实”的病机特点,标实采用以通为主,包括化痰、活血、理气、清热等法,本虚采用以补为主,包括益气、温阳、养阴、补血、温肾等法,灵活运用通补各种治法。2.利用中医传承辅助平台(V2.5版),处方的录入、管理、分析较为便利,利于数据的检索与保存,应用其集成的数据挖掘方法及网络展示,可以直观的体现冠心病痰瘀互结证的用药规律,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