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的金融行业目前处在一个变革的时期,随着中国经济从过去粗放的出口拉动经济增长方式到未来以内需拉动为主的增长方式,金融行业也需要通过自身的创新和转型来适应实体经济的这种变化。内需的增长需要多维度的协调配合,首先企业作为商品生产的主体,从商品的质量和商品的市场化程度上都要不断完善自我,来满足国内消费者日益提高的消费需求。同时,各大关键产业的高速、健康发展又有利于增加国内的就业水平和工资水平,国内消费者在自身收入增多时自然会增加对消费品的需求,这又刺激了企业更好的发展,通过这样的良性经济循环,才可以保证我国经济又好又快的发展。国内产业的发展,企业的进步必定少不了金融行业在资金方面的支持,为资金紧张的企业解决资金问题,为资金富裕的企业解决资金占用问题本来就是金融行业主要的职责。我国的金融行业目前还出在发展的阶段,金融体制在不断地完善,金融创新在不断的进行,但是银行作为中国金融行业的主要地位在未来的一段时间还是不会改变的。国内的银行以其背后潜在的国家信用为保证聚集着社会上大部分人的财富,而国内稳定的、高额的利差水平又给予了各大银行动力去寻求资金的需求方,将资金通过传统信贷的方式变为自己的利润。但是这样的局面似乎在未来会消失了,2012年国内先后开始了资本市场的创新,券商、基金、期货公司也想通过自身的创新来抢夺一部分的社会资金,不管是资产管理业务的创新还是市场利率化的逐步推进,都造成了银行业整体的高速增长的利润水平开始下滑。而且,在一些信贷市场上,券商等机构开始通过股权质押等速度快,便捷性好的类贷款模式分噬着银行的信贷市场,银行业不得不开始寻找自己未来的发展方向。银行业生存还是需要继续寻找优质的客户资源,但是这个“优质”的标准可能需要降低。传统的信贷审查对企业的经营和资本金要求存在很高的门槛,银行在控制风险的同时也给社会留下了“嫌贫爱富”的形象。但是随着市场的竞争,各大银行不得不开始放下自己架子来服务那些中小企业。但是这样的操作对银行自身的经营风险带来了新的挑战,随着这几年银行不良率的逐渐恶化,银行也处在了矛盾的边缘,一方面要保证自己的不良率在规定的正常范围内,另一方面又要在业务上不断开拓以前未进入的中小企业的市场。那么,如何解决好这个矛盾就自然成为目前各大银行主要关心和研究的课题。产业链金融为银行的未来发展提出了新的思路。产业链金融主要是通过与核心企业的合作关系打通整个产业链上下游的关联企业,以上下游关联企业与产业链核心企业之间稳定的贸易关系为基础,帮助实现产业链的整合的同时也为自己深挖新的客户资源。这样做的好处主要是排除了以往银行单对单授信时的资质门槛,产业链金融的创新模式可以通过上下游企业之间的贸易背景来进行互保,或者通过强势企业的贸易保证,来给资质欠缺的上下游关联企业授信。这样的集团授信模式灵活,可以做一些定制化的特色服务,同时,运用的金融产品也是多样化的,除了传统的流动贷款和银行承兑汇票以外,还有一些电子银行,投行,理财等产品来实现银行的中间业务收入,或者表内业务表外化的目标,帮助银行在信贷收缩时能通过做大表外金融资产,提高银行的资产回报率。但是这个模式主要的风险就从原来的单个企业的特殊风险变为了整个产业链可能面临的系统性风险,如何规避这样的风险成为了银行实施这个计划的关键。国家“十二五”计划出台了一些未来5年发展的主要支持产业,同时各大银行在总行的统筹规划下在各地区的分行也要做出地区的特色,通过扎根本土化、特殊化的产业,做出自己的产业链金融的品牌,同时也规避了国家政策对产业链造成的系统性风险。本文主要是通过分析四川本地的特色产业链金融扶持方案来为银行进行区域特色化银行的发展提供一定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