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背景与目的:食管癌是高发病率、高致死率的恶性肿瘤,据统计,全球每年约有30万人因食管癌死亡。我国是食管癌的高发区之一,以农村为著。目前外科治疗仍是食管癌的主要治疗手段之一。术后需要在开胸一侧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目的是排除胸腔内因手术创伤引起的积血、积液及气体等具有刺激性的物质,以消灭死腔,促进炎症消退,恢复和保持胸腔内负压,促使肺尽快复张,防止发生各种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心肺并发症是食管癌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其中以吻合口瘘导致的后果最为严重。国外文献报道,食管癌术后吻合口瘘发生率约为2%-15%,其致死率可达50%左右。本课题对我院60例经左胸行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中在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基础上放置纵隔引流管;另外选择60例同期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作为对照组。将两组病例在引流量、胸管拔除时间、心肺并发症发生率、吻合口瘘发生率等方面进行分析比较,探讨食管癌切除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在防治心肺并发症、吻合口瘘等方面的效果及意义;同时通过对两组右胸并发症发生率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中放置纵隔引流管对术中右侧纵隔胸膜破裂的患者在预防术后相关并发症方面是否具有特殊的意义。方法:食管癌患者120例,其中男性84例,女性36例,年龄42-74岁;鳞癌108例,腺鳞癌5例,腺癌7例。120例患者中的60例按时间顺序取自2013年1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我院的需要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术前均有胃镜病理证实),设为研究组,术中在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的基础上放置纵隔引流管;另外60例患者来自同期就诊于我院同样需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设为对照组,术中常规放置胸腔闭式引流管,未放置纵隔引流管。120例患者中78例行颈部吻合(研究组41例,对照组37例),42例行胸内吻合(研究组19例,对照组23例)。通过观察记录研究组中纵隔引流管与胸腔闭式引流管引流量、研究组与对照组引流总量、右胸穿刺引流次数、术后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术后心肺并发症及吻合口瘘的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探讨纵隔引流管在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中的应用价值。结果:1.研究组两引流管的引流总量平均水平为(753.6±136.4)ml,对照组胸腔引流管引流量平均水平为(594.7±116.8)ml,研究组的引流总量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中纵隔引流管的引流量平均水平为(536.8±108.3)ml,约占胸腔总引流量的70%;3.研究组胸腔引流管的拔除时间平均水平为(3.2±0.5)天,对照组胸腔引流管拔除时间平均为(3.3±0.6)天,对照组胸管拔除时间要略晚,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术后吻合口瘘研究组4例,对照组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术后肺部并发症研究组8例,对照组18例,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6.术后心律失常研究组12例,对照组23例,对照组发生率明显高于研究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7.术中右侧纵隔胸膜破裂24例,对照组25例,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术后右胸穿刺引流研究组5例,对照组16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9.术中右侧纵隔胸膜破裂的食管癌患者中,术后右胸穿刺引流研究组4例,对照组14例,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纵隔引流管明显降低了经左胸食管癌术后心律失常、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但其是否刺激机体产生渗出液尚需进一步研究证实;2.纵隔引流管明显降低了右侧纵隔胸膜破裂患者右胸并发症的发生率,对术中右侧纵隔胸膜破裂的患者可能具有更重要的临床意义;3.纵隔引流管对经左胸食管癌切除术后吻合口瘘的发生没有明显的预防作用;4.纵隔引流管对胸腔闭式引流管的拔除时间无明显影响;5.食管癌术后约70%的胸腔引流来自创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