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存于四川省南充市档案馆的清代南部县衙档案,形成于顺治十三年至宣统三年之间,是我国现存清代档案中时间最早、跨度最长、内容最丰富、保存最完整的县级地方政权历史档案,内容涉及政治、经济、军事、民族、外交、宗教、文化、教育乃至民情、风俗、天文、地理、气象等社会生活的各方面。它是清王朝基层政权组织——县衙门行政管理活动的全方位记录,是清代县级政权档案的一个典型范本。2003年10月10日,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正式通过评定,入选第二批《中国档案文献遗产名录》,2011年12月,清代南部县衙档案整理与研究被列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这批档案的价值不可估量,在全国清代地方史领域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但由于这批档案数量巨大,全部研究短时间不允许,选择一批具有典型意义的档案来研究,窥一斑而见全貌,就显得尤其重要。清代南部县衙档案中的礼房档案就具有这样的特质,礼房档案相比较其他房而言更具特色,主要表现为:案卷数量最多,居7房之首,共4718卷;内容丰富鲜活;文种齐全繁多;整理有序。对这批史料进行立体的、全方位的研究和揭示有着特定的意义。 本文主要分八个部分。 第一章,绪论。该章以具有特殊价值的南部县衙礼房档案为起点,论述了选题的缘起、文献综述、使用材料、写作思路与方法,以及本文主要的创新点。 第二章,礼房档案概论。全面介绍本论文的论述对象——礼房档案的整理与归档,档案包含的主要内容,以及这些档案的主要价值。 第三章至第五章是礼房档案内容的分专题研究。根据档案的数量及特点着重从三个方面梳理解读礼房档案内容: 第三章,妇女婚姻档案解读。论文抓住档案中相互对立且又相互联系的两条主线,即一方面官方大力表彰贞节烈妇,另一方面南部县妇女再嫁非常普遍。围绕表彰贞节烈妇与妇女再嫁的问题详细解读礼房档案中的妇女婚姻史料,通过解读,描述和阐释了清代南部县妇女的婚姻状况及社会地位。 第四章,立嗣继承档案解读。通过礼房中大量的立嗣继承诉讼案件,解析清代同宗继承的原则、顺序、过继程序;异姓继承存在的原因,官府对异姓承嗣的态度;探究财产因素在立嗣继承中的作用,民间立嗣继承与大清律例的吻合与背离程度。 第五章,教育档案解读。论文重点梳理了科举档案及清末新政时期小学堂兴办的档案。通过解读科举档案,解析清代科举制中的初级考试——童试的考试程序、考场纪律、考试内容等。通过梳理清末新政时期小学堂兴办的种种,例如州县办学机构、学费筹集、教学方式与内容、师资力量等,还原州县小学堂兴办的实态,并分析州县地方初等教育的利与弊。 第六章,从档案看清代民事诉讼程序及诉讼制度。礼房中有大量的诉讼案件,这些诉讼案件从性质上来讲,多相当于现在的民事诉讼。档案对诉讼活动本身的全过程记载详尽,从百姓呈递状纸,县衙传签提讯,中间穿插胥吏差丁堪舆调查,验伤验尸,提取司法证据,到控辩双方互控再诉纠纷,最后由知县批写判词,当堂宣判,无不齐备。该章以礼房档案为依据,参考大量官箴书资料,努力勾勒出一幅准确、细致、完整的清代民事诉讼程序图景,进而论及诉讼过程中涉及的诉讼制度。 第七章,从档案看清代州县文书工作。礼房中的文种多达几十种,是清代南部县衙七房档案中文种最为齐全的一房档案,为研究清代文书工作提供了许多地方官府文书的珍贵样品。论文以礼房档案为例证,介绍州县政务活动中的常用文种、用语及用法。同时,结合档案,分析清代的文书制度。通过对州县文书工作的论述、探讨,总结出清代文书与文书工作中一些带有普遍性的规则。 第八章,礼房档案的标点与考据。该章以礼房档案为例,探讨清代公文的标点与断句,稿本的比较与选择。同时,对礼房档案中需要考证的地方加以考据,如状词、投词、当堂供词、甘结可信度的比较,再如新文种牍的考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