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国家碳排放路径分析及关键影响因素研究

来源 :重庆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unhao198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二氧化碳为主的温室气体排放引起的全球变暖问题是目前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且受到全球各国的高度重视。为应对该问题,各国分别制定并实施了相应的碳减排目标与措施,但相关测算表明距离目标的碳减排值仍存在15-17Gt的缺口,因此通过确定碳排放关键因素寻找出有效的碳减排方式越来越受到各国关注。然而影响因素的作用大小及机理在不同的碳排放阶段存在差异,且不同国家的碳排放路径会经历不同阶段,有必要针对碳排放路径、阶段、影响因素开展研究。因此论文的研究目的是挖掘各国的碳排放路径相似性及其阶段特征,明确各国阶段性碳排放影响因素,为各国控制碳排放提供借鉴。G20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国际经济合作组织,对其研究具有显著意义。首先论文通过基于DTW距离的DBSCAN聚类方法对G20碳排放路径开展聚类研究并归纳其基本特征。结果表明,G20的碳排放路径主要分为2类,第一类国家的碳排放路径较为单一,观察认为主要分为缓慢增长-快速增长过程。第二类国家碳排放路径波动性较大,观察认为其主要分为增长-波动-再增长-下降过程。分类结果表明各国碳排放路径确实存在相似性,对相似性的深入挖掘有助于为其他国家控制碳排放提供借鉴。其次论文通过BP断点检验对两类碳排放路径进行阶段划分并归纳其阶段性特征,利用IPAT模型初步讨论1960年后碳排放各阶段的关键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类国家会经历缓慢增长、快速增长、波动增长、稳定等阶段。其中,在1960年后的增长阶段,碳排放强度降低引起的碳减排效应被GDP高速发展形成的能源消耗抵消,因此在该阶段碳排放攀升,而其他阶段影响特征需进一步分析。第二类国家会经历增长、波动增长、快速增长、下降阶段,不同国家波动增长和快速增长出现的先后顺序存在差异。在1960年后的增长阶段,碳排放强度降低的碳减排效应无法抵消经济发展的正效应,其他阶段影响特征需进一步分析。最后论文以可持续发展理论为指导思想,梳理相关文献确定影响因素,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建立了包含“人口-经济-技术-社会发展-能源”子系统的碳排放模型,并分析1960年后碳排放对各因素的敏感性,确定碳排放不同阶段的主要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第一类国家在1960年后的缓慢增长、增长、快速增长阶段,碳排放主要由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增长引起,其次是人口结构通过影响经济建设影响碳排放,再者碳转移现象、产业结构的能源优化作用、技术碳减排效应在阶段末期出现。在波动增长阶段,碳排放仍主要受城镇化建设和人口增长影响,人口结构影响其次,然后是产业结构。在稳定阶段,受居民消费提升、诺瑟姆曲线效应,首先人口的影响较城镇化更加明显;其次人口结构由于经济趋于成熟和居民消费水平提升,老龄化的碳排放负效应减弱;然后碳转移现象和技术碳减排有效抑制了碳排放增长趋势。第二类国家1960年后的快速增长阶段,碳排放依次受人口增加、城镇化建设、人口结构影响。在波动增长阶段,除人口和城镇化影响外,碳转移现象加强、人口老龄化负效应减弱。在下降阶段,人口对碳排放影响较城镇化更明显;其次是技术碳减排和碳转移现象有效抑制碳排放;再者产业结构由于较为稳定且对化石能源的低依赖度,能源优化作用有限;最后人口老龄化对碳排放的负效应不再显著。
其他文献
介绍了近年来计算机用于RAID的存储设备接口的发展,陈述了RAID设备应用中应当考虑的因素,并在最后指出了目前许多客户在使用RAID盘阵列时存在的误区。
介绍了一种应用于无毒提金新工艺中搅拌设备的自动控制系统,对系统的硬件设计、软件设计、抗干扰措施及应用结果进行了较详细的阐述.
目的:探究“印度刺猬因子”(Indian hedgehog,Ihh)在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KOA)患者血清和关节液中的表达情况,了解Ihh与KOA患者诊断、分级以及病程的相关关
互联网的蓬勃发展不仅极大的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而且给传统的刑法理论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作为网络的衍生物,网络虚拟财产逐渐走进人们的生活。虽然它不同于传统的财产,但其本身蕴含着巨大的商业价值,是经济增长的有力推动力。然而,现实社会中窃取网络虚拟财产的犯罪现象已愈发普遍,严重危及公民的合法权益和网络产业的健康发展。遗憾的是,我国刑法目前并没有明确规定网络虚拟财产,导致司法实践中对于窃取网络虚拟财产案件
试验利用灰色系统理论对影响大豆产量的农艺性状进行分析,确定在垄三和小垄密植不同栽培模式条件下影响大豆产量的主要因素,为大豆育种和栽培提供科学依据。对大豆主要性状关联
“沉浸式”教学项目起源于加拿大蒙特利尔的法语沉浸式教学,所谓的沉浸式教学,就是指全天候课堂上全目的语的教学与交流,经过多年来的不断发展,许多国家开始将这一方法应用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