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提出是新时期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和环北部湾经济圈次区域合作在理论和实践上的深化和发展。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包括中国、越南,以及隔海相邻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印尼、菲律宾和文莱等国家。它强调依据地缘经济概念,超越单纯的地理界线,将环北部湾地区经济合作延伸到隔海相邻的东盟国家,进一步丰富和充实了中国与东盟合作的内涵,拓展和深化双方战略伙伴关系,有利于区域内各国的互利互补,促进在更高水平、更深层次上的国际经贸合作。15年前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合作关系,2004年启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这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客观要求。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全面推进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将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和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提供更有力的支撑。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意义,既体现于其对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作用,同时又体现于实施这一战略构想所依赖的对策创新,以及整个构建过程。本文把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放在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来思考,使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开发建设与“海上东盟”合作更加紧密地联系起来。文章首先学习和研究国内外区域经济合作开发的理论基础;接着从多个角度分析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战略意义;然后利用相互依赖理论和制度主义的观点研究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动因,并且通过计量经济学的方法建立次区域适度规模模型,对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适度规模进行分析;此外,通过SWOT分析模型深入研究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机会和威胁,并以此为契机,应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并利用图表和数据,从货物贸易合作和服务贸易合作两方面研究中国参与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主要领域;文章最后在前文分析的基础上,对泛北部湾次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提出科学的政策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