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多杀性巴氏杆菌(Pasteurella multocida,Pm)是青藏高原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病原菌,但目前对Pm的毒力因子及致病机制并不清楚。H蛋白(OmpH)对Pm的致病力和侵袭力起到关键性的作用,也是Pm最重要的外膜蛋白之一。本研究前期克隆并表达了牦牛P0910株的OmpH,研究发现重组OmpH是一种重要的免疫保护性蛋白,可对小鼠产生90%的保护力,而Pm OmpH对细胞的粘附、入侵及对宿主的致病过程则有待进一步的研究,鉴此,本研究通过对Pm亲本株P0910的血清抵抗性、抗吞噬作用以及对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等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阐释多杀性巴氏杆菌OmpH介导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致病作用机制及制备ompH基因缺失疫苗奠定重要的理论基础。本实验研究了P0910亲本株在抵抗牦牛血清中补体的杀菌作用。结果表明用新鲜牦牛血清与灭活牦牛血清处理P0910株,不同稀释度细菌的存活率存在着差异,但随着菌液浓度的降低,新鲜牦牛血清的杀菌作用强于灭活牦牛血清,推测细菌抵抗血清中补体的作用可能是Pm的一种致病机制。本实验利用小鼠腹腔巨噬细胞研究了P0910亲本株的抗吞噬作用。分别用抗OmpH抗血清和正常血清处理P0910株,测定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细菌的吞噬能力。结果表明: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用抗OmpH抗血清处理的P0910株的吞噬能力强于用正常血清处理后的细菌(P<0.05(P=0.0178),说明抗OmpH抗血清可促进巨噬细胞对P0910株的吞噬能力,表明OmpH具有抗吞噬作用。本实验采用支气管结扎灌注酶冷消化法和支气管组织贴壁法培养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结果两种方法都获得了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细胞活性好,纯度高;但支气管结扎灌注酶冷消化法能显著提高细胞的活力和数量,便于操作,可作为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培养的首选方法。在此基础上建立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黏附模型,研究P0910株对细胞的黏附能力。以对数生长期不同含菌量的菌液侵染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和牦牛成纤维细胞,结果表明,P0910均可黏附在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和牦牛成纤维细胞,当含菌量为1.0×10~7CFU/mL且侵染4h后,黏附能力最强且P0910株对牦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的黏附能力远强于牦牛成纤维细胞。鉴此,本研究通过对牦牛多杀性巴氏杆菌P0910亲本株的生物学特性进行研究,为下一步进行P0910ompH基因缺失株及互补株的生物学功能研究提供了研究方法,进而为PmOmpH介导牦牛出血性败血症的致病作用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