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沙丘高度最大、我国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大沙漠,其腹地及东南部高大沙丘之间的低地分布有100多个总溶解固体(TDS)各异(包括淡、微咸、咸、盐、卤5个类型)的内陆湖泊。近年考察发现,巴丹吉林沙漠虽是人迹罕至、考古研究相对薄弱的地方,但可能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有重要发现、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关系的理想地区之一。古人何时、从何地进入巴丹吉林沙漠并散居下来,其族群赖以生存
【基金项目】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871021); 兰州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lzujbky-2018-it82);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巴丹吉林沙漠是世界上沙丘高度最大、我国仅次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第二大沙漠,其腹地及东南部高大沙丘之间的低地分布有100多个总溶解固体(TDS)各异(包括淡、微咸、咸、盐、卤5个类型)的内陆湖泊。近年考察发现,巴丹吉林沙漠虽是人迹罕至、考古研究相对薄弱的地方,但可能是新石器至青铜时代文化遗存有重要发现、研究人类活动与环境变迁关系的理想地区之一。古人何时、从何地进入巴丹吉林沙漠并散居下来,其族群赖以生存的经济形态是农业、半农半牧还是畜牧业,至今没有获得科学的解答。同时,巴丹吉林沙漠东南缘的雅布赖山是亚洲岩画分布密度最大的地方,岩画对研究生业模式有重要价值,正确判定岩画的创作年代和分期也是一个关键的科学问题。本文以巴丹吉林沙漠腹地人类活动遗存及东南缘雅布赖山岩画为研究对象,基于系列样品年代学测定和岩画断代,确定了人群从域外进入巴丹吉林沙漠的最初时间。根据沙漠腹地文化遗存的分布格局和器物类型,分析了新石器至青铜时代巴丹吉林沙漠人类活动的生业模式、生存策略、资源利用及其环境适应性,探讨了研究区早期游牧文化的形成及其原因。主要研究结果和结论如下:(1)通过对巴丹吉林沙漠腹地及其东南缘雅布赖山人类活动遗存的区域系统调查,发现巴丹吉林沙漠腹地至少有135处史前人类活动遗存。空间分析表明,研究区文化遗存具有聚集性特征,主要受控于湖泊群的分布格局。对典型遗址中的器物类型进行收集、整理和分析,并结合14C样品的年代测定,得出人群最早进入巴丹吉林沙漠大致在新石器时代中晚期。沙漠腹地未发现先秦、汉唐人类活动遗存,结合考古遗存14C测年数据累积频率,认为巴丹吉林沙漠先秦至汉唐存在文化缺失现象,人群从西夏开始复又进入沙漠从事相关生产活动。(2)雅布赖山手形岩绘画遗址均具有靠近季节性河流或水源地的环境选择特征。其中,陶仁高勒洞窟保存的动物骨骼测年结果为5657?5586 cal yr BP。结合雅布赖山洞窟手形岩画与巴丹吉林沙漠史前人类活动遗存的共存或空间组合关系,初步推断研究区手形岩绘画属于新石器时代中晚期的文化遗存。(3)巴丹吉林沙漠腹地细石器多且分布广泛,陶器多小型带耳平底器(少见大型彩陶器)的文化(适应)趋同现象,以及文化遗存环湖岸呈带状“逐水草而居”等,推断人群具有频繁迁徙的生业特性,应为游牧模式。根据采集的标型器及其年代,提出一种与马家窑文化至四坝文化相当的原生“沙漠草湖游牧”地域类型。根据发现的文化遗存年代范围,以及与毗邻地区考古学文化的对比,基本可以确定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巴丹吉林沙漠已经出现游牧生业模式。当时,人群的活动地域超出了现今牧民定居点分布范围,可称为巴丹吉林沙漠的“黄金时代”。(4)雅布赖山岩刻画可分为6种类型,相较东部草原地带的岩画,具有显著的沙漠特点。运用明度模式测得了64幅岩画的明度值,建立了明度-年代经验模型。根据雅布赖山支脉曼德拉山2004年岩刻和已知年代的西夏文岩刻明度值,得到了其他未知岩画的大致年代。结果表明,从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220?280AD,281?419 AD,420~580 AD),历经隋(581?617 AD)、唐(618?906 AD)、西夏(1038~1227 AD)、元(1279?1367 AD)直到明清之际(1368?1643 AD,1644?1911 AD)一直有古人在此地作画。岩画年代频数最多的集中在700 AD前后,在1500 AD前后的明清之际频数最低。曼德拉山岩画的频数多少与中国历史上的暖期和冷期具有关联性,说明历史时期气候变化尤其是温度波动为影响岩画数量的因素之一。(5)利用挖掘地层探槽剖面或遗址周边自然出露的地层剖面,得出近万年来巴丹吉林沙漠经历了全新世初的成炭期、中期的高湖面和泛湖期、晚全新世湖泊退缩期3个阶段,但一直为干旱气候环境。影响巴丹吉林沙漠古人分布和迁徙的自然地理因素是湖泊群,全新世地下水循环响应气候变化导致的湖泊环境演变是文化兴衰的地理环境背景。生态系统的植物资源特性和沙漠草湖环境,对史前人群生业模式的选择起着关键或决定性作用。湖泊沉积物的孢粉分析结果表明,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荒漠生态系统格局或生物气候带没有发生根本变化,是研究区新石器时代至青铜时代游牧化过程的直接原因。晚全新世湖泊群水位退缩、水质逐渐咸化,可能是沙漠腹地缺失先秦、汉唐文化遗存的环境背景因素。随着生产技术、特别是骑乘、掘井等技术的进步,人群从西夏开始复又进入沙漠从事相关生产活动。质言之,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湖泊群虽有较大变化,但以芨芨草、芦苇草甸等为主的非地带性沙漠草湖和地带性荒漠草场没有改变,未影响生业模式发生转型。本文获得了巴丹吉林沙漠及其毗邻地区游牧业形成和文明早期发展阶段的地理学、考古学证据,为巴丹吉林沙漠申报世界自然和文化遗产提供了新的科学资料。这些研究工作有助于深入理解中国西北干旱区史前游牧业发展过程及其影响,对探讨史前人群生存策略、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有重要的学术价值。
其他文献
随着三维采集设备的不断更新迭代及图形生成技术的发展,大量的三维几何模型被构造出来.传统的曲面造型已远远不能满足需要,以网格、点云为代表的离散表示方法得以迅速发展,新的学科分支——数字几何处理也应运而生.三维模型的分割,是将三维模型分解成不同的部分,这些部分往往包含了一定的语义信息,符合人类视觉认知.三维模型分割在数字几何处理中居于重要地位,为三维模型的后续处理,如检索、建模、变形等提供了先验知识.
TC17钛合金凭借其比强度高、焊接性能和热加工性能良好、疲劳性能优异等特点被广泛用于制造航空发动机风扇、压气机盘和叶片等关重构件。航空发动机关重构件长期服役于苛刻的工作环境下,极易产生磨损、扭曲、凹坑、裂纹等缺陷。对具有修复价值的部件进行再制造然后再服役是航空发动机运维过程中的关键技术之一,有助于延长服役寿命并显著降低成本。激光增材制造技术和电子束焊接技术凭借其各自的技术优势分别被用于修复航空发动
不同于以一种(或两种)主要元素为基础,添加微量其他金属或非金属元素以满足所需性能的传统合金设计理念,多主元合金(Multi-principal-element alloys,MPEAs)是一种由多种主要元素以等摩尔或近等摩尔比组成的新型合金体系。自问世以来,多主元合金已经在各方面展现出优良的性能,如具有较高的应变硬化能力,优异的抗辐照性能和耐腐蚀性以及耐磨性等,在工业上拥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在现有的
在意外泄漏的情况下,化工园区产生的有机污染物会入渗进入地下环境,这些污染物种类繁多,且具有高毒性和难降解的特点,威胁人民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有机污染物在挥发、吸附和溶解等作用下形成多相多组分体系,同时这一体系对地质、水文地质条件及温度等环境因素极为敏感,使得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迁移转化过程更为复杂多变,给土壤和地下水的污染评估和修复治理带来巨大的挑战。因此开展化工园区有机污染物在地下环境中的多
革命文化是具有高度廉洁性的文化,可通过理想信念、价值理念和作风纪律三个维度挖掘革命文化何以助力新时代廉洁文化建设的内在缘由。通过梳理总结革命时期廉洁文化建设的实践探索,发现严惩腐败的态度和决心、建立健全制度规范体系和常态化开展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有效遏制腐败之风、建设廉洁政党的重要经验。新时代,以史为鉴、守正创新,通过惩治威慑从严、完善法规制度、加强思想教育三方面统摄发力于廉洁文化建设,继而深化不敢
旋转圆盘被广泛应用于各式各样的旋转机械中,其结构随着科技的进步向着更轻更薄的目标进行发展。横向振动作为柔性圆盘振动的主要形式,严重制约着旋转机械工作性能的进一步提高。旋转圆盘的不对称转动惯量、所受的滑块加载作用和波动变化的转速等,均会引发旋转圆盘系统的参数振动,甚至导致整个系统的失稳和破坏。参数振动的发生与否并不取决于所施加激励的频率是否接近系统的固有频率,只要激励能够周期性地改变系统的参数即可引
基于变截面弧形轧辊的三维曲面轧制成形工艺是一种新型三维曲面零件的塑性成形方法。该方法采用一对母线为圆弧的变截面轧辊作为成形工具构成不均匀分布且呈弯曲形态的辊缝,使轧制成形过程中板料横向不同位置产生不均匀的厚度减薄,导致板料在辊缝中沿横向产生弯曲变形的同时沿纵向不均匀的伸长,由此产生的附加应力使板料产生三维弯曲变形。通过对轧辊的合理设计,该工艺可以成形凸曲面件和鞍形件等三维曲面零件;并且,可以通过调
证据推理是现代法律推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法律推理的小前提,与规范推理一起构成了法律适用的逻辑结构。现有的法律推理理论均以规范推理作为逻辑起点,忽视了证据推理的作用。法律推理的主要目的是基于案件事实作出符合司法公正的裁决,证据推理则是证成案件事实的主要方式。然而,传统证据法学主要关注证据可采性规则等规范表述及构建,对争论性说服的推理过程却鲜有涉足。直至司法证明的科学化的形成与发展,证据推理等致力于证
采用先进材料实现结构轻量化是解决目前汽车能源消耗和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碳纤维增强复合材料(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stic,CFRP)具有较高的比刚度和比强度以及良好的轻量化效果。由CFRP和铝蜂窝制成的三明治夹层粘接结构可以在不显著增加重量的前提下有效提高结构刚度,并且凭借其高效的减重、吸能和抗震性,在整车轻量化结构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在实际服役过程中,车用C
钛合金由于比强度高、耐腐蚀性好和优异的生物相容性被应用于航空航天,防务装备和医疗器械等尖端科技领域。然而高昂的价格、较差的硬度限制了钛合金在民用制造领域的大规模推广。陶瓷颗粒增强钛基复合材料可显著提高钛合金硬度、弹性模量和高温力学性能。等离子烧结、3D打印等新型工艺虽已被证实可制备高性能钛基复合材料。但这些工艺往往会陷入材料性能和生产成本的矛盾困境。混合元素粉末冶金法(BEPM)被认为是最经济的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