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代战争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是打后勤,在战时后勤各项工作中,卫勤肩负着保打赢、保生命、保健康的神圣使命,是后勤保障的首要工作。医疗救护类的卫勤力量是执行战时卫勤保障任务的主体,也是卫勤保障资源的最终输出端口,更是战场卫勤力量布局的重要支点。较大型医疗救护力量多以战术区救护所的组织形式执行保障任务,而战术区救护所也正是本研究的研究对象。本文首先在充分文献调研的基础上,就研究的必要性、可行性和挑战性进行了系统的分析,形成研究思路,并就战术区救护所这一新提概念,对其范畴界定、功能定位和适宜技术进行了详细论证。因战术区救护所并不单指某一类救护所,为便于研究结论的形成,笔者将目光聚焦于战术区救护所中最为典型的一类——野战医疗所。借鉴机动卫勤分队“SOP”研究成果,笔者对野战医疗所的组室划分和工作流程进行了系统阐述,并针对野战医疗所的工作特点与规律,选取线性规划数学模型为研究的核心数学模型。根据模型结构,笔者穷举了野战医疗所内各功能单元间的伤员流作为线性规划模型的决策变量;以救护所伤员通过量最大化为目标函数;以救护所通过伤员过程中的各主要工序为模型的基础要素,利用计划评审技术对这些工序进行并行或串行的排列形成工作流程;引入工序耗时这一时间参数,综合利用训练视频分析和问卷调查的方法,对每项工序的时间参数进行赋值,并得出单个伤员救治工作的关键路径,借以估算单个伤员接受不同处置流程所消耗的时间,在此基础上,构建单位时间内各决策变量与医护人数、床位数、手术台数等限制要素之间的简单线性关系作为约束条件(不)等式。求解软件选用win QSB的线性规划模块。计算求得:在后送运力可保证每天400人次后送量的假定前提下,典型战术区救护所伤员通过量理论最大值为302人/天;此时,手术组饱和运转,且全部手术伤员均直接由分类场分往手术组,未经过重伤救治组;组室间无偶发性流转伤员;收容处置组人员全工作时间处于忙碌状态,重伤救治组人员几乎全工作时间处于忙碌状态;重伤救治组可余12张机动床位,而收容处置组可余24张机动床位,机动床位可用于伤员留治以及传染病隔离而不影响整体通过量。依据模型结论,建议为:提升指挥组与分类后送组配合的密切程度和工作的精细程度;创新演训活动组织模式,力求全要素联动,全面提高实战化程度;增强人员整体协作观念,主动提高收容分类的准确性和救治的及时性,积极沟通对接,合理调整床位分配和人员分工,减少伤员术前排队和不必要的组间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