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哲学史上系统讨论个人同一性的最初文献是洛克的《人类理智论》第2卷的第27章。三百多年之后的今天,当代哲学家们关于个人同一性问题的讨论仍会回到这一章中的一些基本论断。而在洛克研究中,关于这一章的解读、关于如何诠释洛克的个人同一性理论的争论,又是从未停止过。研宄将通过比较和反思洛克个人同一性理论的现有诠释方案,结合对洛克哲学的整体理解来重新解释和辩护洛克的个人同一性理论。思路是,首先考察洛克的同一性理论和个体化原则,通过恰当的解读来确定洛克的个人同一性理论中的同一性概念,并界定个人、生物人和实体的关系,以确定个人的本体论地位。然后,我们将重新解释洛克的意识和记忆概念,在此基础上,考察和回应洛克的个人同一性理论所面临的循环论证、传递性失败和错误记忆导致的矛盾等批评。最后,将结合洛克的道德哲学和自然法理论,论证个人的不可还原性,以消除还原主义自我理论的威胁。 在第一章,将首先澄清洛克的个人同一性理论的缘起和理论背景,然后阐明洛克的几个重要的哲学区分和论证。将在第二章讨论洛克的个体化原则的解释。他对语言的日常使用和哲学使用的区分将是理解个体化原则的关键,将区分日常意义上的个体化和哲学意义上的个体化。通过这个区分,将重新论证重合存在解释方案。在第三章,将根据对相对同一性的分析来论证洛克持有类名依赖论题,但是并不支持相对同一性论题。同时,还将论证,对于同一性概念,也有日常含义和哲学含义的区分,这一区分构成了充分理解洛克的同一性原则和个体化原则的必要条件。在第四章,将反驳把意识理解为心灵活动的看法,和卡尔斯达(Kulstad)关于洛克哲学矛盾的指责,并论证意识的同一性只有通过记忆的连续性才是可能的,因此意识作为个人同一性的标准将最终通过记忆的连续性来实现。将在第五章讨论两种记忆理论的模型:记忆表象论和直接亲知论。将使用直接亲知论来理解洛克的记忆理论,并将之用于处理个人同一性理论。在此基础上,将反驳基于错误记忆和传递性对洛克的个人同一性理论的批评。在第六章,将考察洛克的自然法和道德哲学理论,并为个人的不可还原性作出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