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改革开放以来的就业结构转换,通过把劳动力从低边际劳动生产率的第一产业转移到高边际劳动生产率的第二、三产业,改善了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就业结构偏差,从而提高劳动力资源的配置效率并促进经济的增长。但在历经近三十年的经济增长之后,这种以劳动力城乡转移与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发展为主要动力的就业结构转换对经济增长的促进效应是否已完全得到释放,成为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而且部分地区出现的“民工荒”现象与以资本密集型为标志的产业升级,也让人对这种通过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促进劳动力就业非农化的就业结构转换形式提出了质疑。
本文通过对福建省就业结构转换历程的考察,在理论和实证上都证明了就业结构转换具有显著的经济增长效应,而且根据实证回归的模型可知,就业结构进一步调整还将具有促进经济增长的作用。同时本文对福建省就业与产业间所作的结构偏差的分析显示,虽然历经多年的改进,这种结构上的偏差不但存在,并且还很明显;而且对福建省就业结构所作的比较分析,也发现福建省的就业结构与发达国家与地区间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因此,这种促进劳动力在产业间转移的就业结构转换进程在经济上是有效率的,即通过使就业结构尽可能地趋近最优的结构,将进一步地提高劳动力的配置效率并有助于经济增长。这就在经济学上对现实经济发展中产生的疑问给出了一个解释。最后,在对影响就业结构转换的因素进行理论与实证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进一步地促进就业结构的转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