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01年9月,我国第一只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一华安创新正式成立,改变了我国证券市场基金品种单一的局面,2002年8月后,我国停止了封闭式基金的发行,尔后,开放式基金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阶段。截止2009年9月底,我国开放式基金已经达到了483只,市场规模达到了2.3万亿,无论是在数量上还是在规模上都远远超过了封闭式基金,迅速成为我国证券市场上举足轻重的机构投资者。随着开放式基金的快速发展,其投资绩效引起了人们的普遍关注,开放式基金是否真正地体现出了专家理财的能力,能否为基金持有人带来良好的收益,同时,在中国这样二个新兴证券市场上,基金的业绩能否超越市场表现,这些问题都是人们关注的焦点。正因为如此,对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全面客观地评价就显得尤为迫切。虽然国外对证券投资基金业绩评价的理论已经非常成熟,实证研究也非常深入,但国内在基金业绩方面的研究多数是针对封闭式基金进行的,由于我国开放式基金的历史很短,选择大样本、较长期间的开放式基金,特别是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进行评价的文献还不多见,尤其是对其投资绩效进行长期系统的评价还很少。鉴于上述原因,本文借助已有业绩评价理论,’结合我国证券市场的实际,采取理论介绍和实证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业绩进行了较为准确客观的评价。下面是本文的主要内容:第一部分为导言及文献综述。这部分内容阐述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动机,介绍了本文的研究方法与技术路线。然后,系统地回顾了与基金业绩评价有关的经典理论和评价方法,并将国内外学者的实证研究成果予以归纳和总结,笔者还针对基金业绩评价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看法,这部分内容为我们对开放式基金的业绩进行实证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其中,对已有业绩评价实证结果的系统归纳也是本研究的理论贡献之一第二部分是对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概述,详细介绍了开放式基金的概念与分类、本文中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定义,以及流动性强、市场选择性强、消息披露度高等优点,以及其面临的各种风险和其对基金投资者与管理者的影响,最后介绍了开放式基金在我国的发展状况。第三部分介绍几种成熟的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绩效评价方法,包括风险调整前的绩效评价、风险调整绩效评价、择时选股能力评价以及绩效持续性评价等几个方面的理论,以此为基础构建了本文用于评价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绩效的方法体系,并按照这一体系对相关评价方法和模型进行逻辑性较强的梳理介绍,为后面的实证研究提供理论支撑。第四部分主要是选取研究样本、确定市场基准组合和对数据的来源的进行说明。本文的样本是从2005年4月前上市的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中考虑了市场代表性和数据可得性等方面的因素经过随机挑选而得,总共选择了56只基金,样本代表性强,样本期间为2005年5月到2009年4月。市场基准组合选用沪深300指数与国债指数加权组合而得,其中沪深300指数赋80%的权重,国债指数赋20%的权重;最后交代了一下本文各种数据的来源,及其可靠性。第五部分为本文的核心部分,运用前文构建的评价体系对选取的样本进行实证研究,主要得到以下结果:(1)从风险调整前的绩效评价指标来看,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整体取得了超越市场基准组合的业绩表现,但样本基金在市场上升期整体上不能取得了超越市场基准组合的绩效表现,而在市场下降期能获得超越市场基准组合的业绩表现。(2)从反映基金风险的β值和标准差σ来看,整体上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总体风险σ和系统风险β均小于市场基准,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投资较为谨慎,系统风险仍是制约基金绩效重要因素。(3)从风险调整绩效评价指标来看,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整体上取得了超越市场基准组合的业绩绩表现。无论是以万值为总风险的夏普指数,还是以β值为系统风险的特雷诺指数和詹森指数,它们在评价期内的总体平均值都优于市场基准组合。但在2006-2007年度期间,样本基金的总体表现还是不如市场基准组合,除这个时期以外,样本基金的表现均由于市场基准组合。最后使用Pearson直接相关系数和spearman等级相关系数对基金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等三个评价指标进行一致相关性检验,结果表明样本基金的这三个风险调整后绩效指标(特雷诺指数、夏普指数、詹森指数)的相关指数都在0.8以上,具有高度的一致性。(4)运用H-M和T-M两个模型对样本基金在评价期内的业绩持续性进行检验,结果表明,不论是借助T-M模型还是H-M模型,都没有表现出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整体上具备显著优良的择时选股能力。但从单个样本基金来看,实证结果表明,已有少数几个样本基金显示出了显著优良的选股能力。(5)在评价期内,应用双向表检验法检验发现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业绩无论是在短期(月度)、中期(季度)还是长期(半年度)都没有表现出明显的持续性,并且有个别基金还表现出了绩效反转的现象。也就是说,我们不能通过基金的历史表现去预测它将来的表现,从而无法为投资者的投资决策提供有效的依据。第六部分主要总结本文的结论与不足,综述全文研究结论,并指出研究中主要存在的以下两点不足之处:(1)研究采用的方法及模型适用性有待商榷。本文所做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中借鉴西方传统的建立在资产组合理论和资本资产定价理论上的绩效评价方法。.然而西方成熟资本市场上的基金绩效评价方法模型是否适合我国这个新兴资本市场中刚刚兴起的开放式偏股型基金的绩效评价,这是本研究未能考虑的问题。(2)样本选取期间相对较短,可能会导致评价结果的不准确。国外学者在进行基金绩效评价时,检验时间长度通常在10年以上,而且样本数目较大,这样得出的结论相对准确性高、代表性强;相比而言,我国开放式偏股型基金运作时间较短,证券市场不够规范稳定,本文实证研究的样本期间只是4年,可能会导致基金的风险调整绩效和绩效持续性等方面的评价结果不够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