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依托辽宁省普通公路沥青路面厂拌再生技术后评价研究项目,多角度分析厂拌热再生路面及对比路段的一系列实地调研数据特点,并结合路面实地芯样材料的体积指标、级配组成和力学性能表现,进行典型的路面结构行为衰变特征的后评价研究。厂拌热再生及对比路段沥青路面的实地调研数据显示,各路段的交通量以轻、重为主,主要车辆类型为2类和3类轻型货车,6类整体式以及7类、8类、9类和10类半挂式重型货车。厂拌热再生路段及对比路段的行车道主要的病害形式为横纵向裂缝和轻度车辙,其中对比路段病害轻重程度相对较轻,块裂和修补病害多出现在厂拌热再生路段。二者的硬路肩上病害以横纵向裂缝为主。从现场钻取的芯样上来看,芯样病害以表面石料剥落为主,横纵向裂缝绝大多数开裂贯穿整个面层。车辙变形表现在面层,其中表面层不均匀变形程度比下面层严重。厂拌热再生路段再生层相比于同层位的对比路段,存在空隙率过大的现象。从路表病害分布、横纵裂缝率以及PCI数据上来看,三者同时受路龄、路面厚度、交通量因素共同影响。在同样影响因素下,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的横纵裂缝率大于对比路段,块裂、修补病害也相对较多。建立观测数据库,通过SPSS软件进行相关性分析,此次调研的厂拌热再生路段主要受交通量影响,间接说明荷载疲劳显著。对比路段主要受路龄影响,间接说明其自然环境因素显著。另外,两种路都与路面面层厚度影响因素有关,这说明路面层材料本身厚度因素是路表衰变特征的共同影响因素。根据本调研的路面衰变表征数据,结合路面结构行为方程,非线性拟合出等效厚度系数为0.75,即在此次调研中的厂拌热再生路段与对比路段路面使用状况衰变特征相同的情况下,1cm厚厂拌热再生沥青路面的沥青层等效于0.75cm厚度普通热拌沥青层。通过高温单轴贯入剪切强度,低温、常温间接拉伸强度以及冻融循环劈裂强度室内试验,其结果显示,相比于厂拌热再生路段,对比路段体积指标相对稳定,并且空隙率普遍小于厂拌热再生路段。再则,矿料级配中最大粒径或最大公称粒径的矿料细化较为严重,单轴贯入抗剪切强度,厂拌热再生路段相对略大,但差别不明显,最终出现车辙病害普遍存在于各路段。厂拌热再生路段的低温、常温间接拉伸强度都低于对比路段的,越是低温差距越大,长此以往再加上车辆荷载的作用,厂拌热再生路段的横纵裂缝会有多于对比路段的趋势,并且随着路龄的增长会加大这种差距。其冻融劈裂残留强度比小于对比路段,尤其路肩差距更大,这与空隙率大小规律相一致,这体现出厂拌热再生路段相比于对比路段空隙率偏大的特点,并且也是厂拌热再生路段块裂以及修补病害较多的主要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