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8年10月10日22时6分,西藏自治区江达县波罗乡白格村发生大规模高位山体滑坡,持续时间约120s。白格滑坡是继1935年12月22日云南省巧家县沙坝沟滑坡堵江以来,金沙江干流最为严重的堵江事件,破坏性极大,对滑坡下游的村庄、农田、公路、桥梁等基础设施的冲毁也十分严重。本文以白格滑坡为研究对象,利用PS-InSAR技术来对滑坡前区域形变结果进行提取,并分析时序形变运动特征及趋势。金沙江白格区域位于我国的西南山区,地形复杂多变且地质构造较为脆弱,是滑坡灾害的高发区,传统的滑坡监测技术存在明显弊端,需要耗费巨大的人力财力。本为采用雷达遥感,对滑坡进行监测研究。本文首先根据滑坡区域的岩石岩性、地质构造等几方面因素分析了地质环境条件,并对滑坡发生原因进行分析了滑坡的地质特征和形成原因。滑坡的形成主要受到断裂构造、岩层岩性等因素的综合影响。其中滑坡山体风化严重,历史地震对滑坡区域也存在一定的潜在影响。本文以Sentinel-1卫星数据为数据源,对金沙江白格滑坡进行监测研究,分析白格滑坡前地表运动特征,取得成果如下:1.利用雷达遥感快速提取白格滑坡范围。白格滑坡造成地表植被的大面积破坏,进而导致地表粗糙度、复介电常数等特征信息发生变化,在滑坡发生前后的雷达影像上,地表受到严重破坏的区域与其他区域相比,后向散射强度明显不同,使SAR图像易于识别滑坡体后壁和前缘等几何形态特征。利用同极化交叉极化比值法和干涉SAR相干图两种方法同时对滑坡范围进行提取,与灾害发生后滑坡区光学影像对比,提取的滑坡位置相同,滑坡的轮廓范围基本一致。2.利用PS-InSAR技术对白格区域进行形变监测,获取在滑坡发生前区域形变结果并分析其变化趋势。本文获取了2017年3月至2018年5月的35景Sentinel-1A卫星影像数据,并利用PS-InSAR技术获取滑坡区域时序形变结果。结果表明,在2017年6月之前,滑坡区域整体没有出现明显的地表形变。2017年6月之后,整个区域呈现下沉趋势,靠近山脊及滑坡区以外区域下沉不明显,主滑区中部裸露岩石及下部呈现明显形变,直至2017年9月累积形变开始减小,但仍以下沉形变为主。2017年11月后主滑区的裸露岩石和裂缝呈现为明显抬升形变,牵引区的下沉形变量也逐渐增大,而滑坡范围以外的区域地表形变并不明显。3.分析沿滑坡方向剖面与分布于牵引区、主滑区、阻滑区的不同特征点的时序形变信息,结合滑坡形成过程从时空上分析不同特征点形变特征,获取沿滑坡方向剖面线上的形变速率值。牵引区整体呈下沉趋势,在整个下沉过程中存在短暂抬升阶段。其中特征点在滑坡前持续下沉。在山体中部的主滑区,整体呈抬升趋势,受牵引区下沉变化与阻滑区挤压影响,整个抬升过程中存在滞后的短暂下沉阶段,其中特征点尤其裂缝区域在滑坡前抬升明显。沿滑坡运动方向剖面,由牵引区沉降速率逐渐减小,到主滑区抬升速率先增大再减小,直至阻滑区形变速率接近为0,沉降明显的牵引区部分从2017年年底至2018年中旬月平均形变速率高达-6m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