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探讨在颅内动脉瘤血管内治疗术后,选择性动脉内灌注尼莫地平(IAN)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同时通过评估脑循环时间(CCT)、痉挛血管直径的变化探讨尼莫地平治疗脑血管痉挛的机制。方法:自2012年4月至2013年5月,共有127例动脉瘤性SAH病人在我院接受血管内治疗。其中约有30例病人在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前,出现症状性血管痉挛。将这30例病人随机分为两组:干预组(21例)和对照组(9例)。干预组的病人,在动脉瘤介入栓塞后,将微导管头端放置在颈内动脉岩骨段,通过电子泵以0.2mg/分的速率将2.0mg尼莫地平灌注入脑血管内。对照组的病人,以同样的方法,将10ml生理盐水经颈动脉灌注入脑血管内。30例患者在灌注尼莫地平或生理盐水之前和之后,各自行脑血管造影术一次。利用图像处理软件(sigmascanpro5),可以测量计算出CCT、周围CCT、目标血管直径(大脑中动脉M1及M4段,大脑前动脉A1段)。通过对比以上数据在动脉内药物灌注前后的变化,可以分析IAN对脑循环,尤其是对脑微循环的影响。同时结合患者介入术后血管痉挛症状的变化及患者预后(出院时GOS分值),以评估IAN治疗症状性脑血管痉挛的疗效。结果:干预组的21例病人,在IAN治疗后,目标血管均有一定程度舒张,M1段平均增加7.181%(t=4.14,P=0.0005),A1段平均增加6.775%(t=4.18,P=0.0005),M4段平均增加16.84%(t=4.95,P<0.0001);但在IAN治疗前后,CCT值(t=0.71,P=0.4847)与周围CCT值(t=1.11,P=0.2806)在统计学上均无显著变化。两组患者最终预后(GOS评分)在统计学上无差异。结论:动脉瘤介入栓塞术后,临时予以IAN治疗可在一定程度上,舒张脑血管,尤其是远端小动脉,但却无法明显改善脑微循环。动脉瘤介入栓塞后,仅临时予以一次IAN治疗对预后影响不大。动脉瘤介入术后持续IAN治疗CVS,是值得期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