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第39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截至2016年12月,我国网民达7.31亿,其中,手机用户达6.95亿,占网民中的绝对多数。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智能手机群体的激增,为移动网络电台的发展带来了契机。 移动网络电台碎片化、伴随性等特点能满足用户多样化的场景需求。其在理念、技术上革新,降低了内容生产、制作的门槛,提高了传播和反馈的效率,传统电台中的“受众”演变成“用户”,受众既是音频内容的消费者也是生产者。 笔者以荔枝FM及喜马拉雅FM为研究对象,从听众和主播的视角,在移动网络电台中进行参与式研究,发现二者各具优势。2013年,荔枝FM提出“人人皆主播”的理念,普通用户也能开设个人电台,随时随地传节目、开直播。喜马拉雅FM坚持专业化的用户生产道路,注重版权和专业化内容生产,在业界处于领先位置。 但随着平台的壮大和用户数量的激增,一些普遍性问题也逐渐暴露,如音频内容的生产与传播出现同质化、良莠不齐、草根主播素质偏低、版权纷争等,因而建立和完善移动网络电台良性内容生产机制势在必行。 本文对移动网络电台内容生产机制中所涉及的基本概念、要素进行梳理,通过荔枝FM、喜马拉雅FM等案例,透视和分析目前热门移动网络电台内容生产机制,并提出相应引导策略,如从用户需求入手挖掘分众与长尾内容、建立和完善专业用户培养体系、加强音频平台的管理与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