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农村地权分散原因分析

来源 :陕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piderki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明清民国时期关中农村地权分散,少地主,尤其是大地主缺失,自耕农是农村社会的主体,土地租佃率很低,关中这种区别于南方高租佃率的农村社会经济形态被称为“关中模式”。先前众多学者已对“关中模式”进行了不同的解释,作者对他们的观点进行了总结,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关中农村土地交易频率高低的问题;二是自然地理条件与关中地权分散的关系;三是赋税负担对关中地权的影响。以上三点的讨论均着眼于同一个焦点,即把私人地主购地的行为作为中心来讨论。但是,私人土地所有者没能对地权集中起决定作用。本文以关中商人购置土地的情况为例,来说明私人地主对地权分配状况的影响。在明清时期以关中三原、泾阳商人为主的陕西商帮,是当时中国十大商帮之一,实力强大的陕西商人集团使得关中不缺少潜在的大土地所有者。他们在外经商获利之后,大部分挟资回老家,把其资产的一部分投向土地,关中商人有购置土地的习惯,只是没能把地权集中起来成为大地主。南方与关中的情况类似,绝大多数私人地主在农村中是小土地所有者,几千上万亩的私人大地主比较罕见。私人地主之所以没能积累大量土地成为大土地所有者,这是由土地交易特点以及土地集中与分散并存的机制决定的。无论是长江流域还是黄河流域,农村土地买卖都存在这样的特点:出售动机的应急性,交易事件的零散性和单次土地交易的量少性。这决定了单个购买者在某一地区很难一次性购得大量土地,所以土地集中的过程会是相当缓慢。同时,关中地区像中国其他地区一样,存在众子分家析产的情况,一个家庭大土地所有者因分家化分成众多小土地所有者。另外,很少有单个家庭能够长久的、甚至延续数辈人购置土地如故,地权总是被不断的分割。这些原因使私人地主很难成为大土地所有者。南方的大地主主要是宗族、庙会这类集团地主,而不是私人地主。关中正是缺少南方那样的集团大地主才导致了地权分散。关中宗族组织实力很弱,它不同于江西、福建、广东等省存在的强力型宗族组织,一个大的同姓宗族就是一个行动单位。关中同姓宗族的下一层户族组织才是村民的行动单位,而且这只限于存在宗族势力的村庄。户族能容纳的家庭数限制了公共土地增加的潜在能力发挥作用和土地向更大规模的集中,因此,户族内的私人土地要被积累形成集团大地主是比较困难的。关中宗族组织没能发展起来的原因主要是,陕西商帮主要是依靠地缘关系成长起来的商人集团,这不同于南方商帮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商业经营形式。陕商这种性质体现在购置土地上,表现为购置土地的多是私人行为,对捐赠族田、壮大宗族势力,没有强烈的愿望,这是关中族田数量少的一个重要原因。关中学田、庙地的数量也较少,在总土地数中所占的比例很低。关中集团大地主的缺失是地权分散的直接原因。
其他文献
精确在线测定铁水中磷的质量分数是衡量原材料质量和提高高炉工作效率的保障。为此,利用4Ca O·P2O5辅助电极和镁稳定的氧化锆固体电解质组装定磷传感器探头,采用自制的辅助
清代是中国历史上金石学最为兴盛的时代,出现了一大批研究金石文字的专家,刊刻了许多著录和研究金石文字的专著。在这众多有大成之果的金石学专家中,钱大昕就是其中卓有成就的一
脊加载环板行波管是一种频带相对较宽的大功率行波管 ,本文对脊加载环板慢波系统及其改进型进行了研究 ,理论与实验良好符合 ,实验表明脊加载环板慢波系统的改进型比脊加载环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为了解决基片集成波导带宽窄的局限性,设计了一种新型的基片集成脊波导(ridge substrate integrated waveguide, RSIW)结构。该结构在传统的基片集成脊波导基础上采用了不同介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该文从挂篮荷载计算、施工流程、支座及临时固结施工、挂篮安装及试验、合拢段施工、模板制作安装、钢筋安装、混凝土的浇筑及养生、测量监控等方面人手,介绍了S226海滨大桥
建阳蔡氏是南宋福建地区理学家族中较为典型的一个家族。蔡氏家族一门四世九儒,传承理学,成就之高,著述之丰,对福建闽学的建立和发展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蔡氏家族除了蔡氏九儒
本文从社会史的角度,立足于研究清代碑刻,以山西灵石县的公共工程碑刻史料为切入点,运用清代的方志、碑刻、奏折等历史文献资料,从工程的修建主体和经费来源两个方面,对清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