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长春瑞滨是一种半合成的长春花生物碱类抗肿瘤药,是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 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的一线治疗药物,也广泛地用于转移性乳腺癌、难治性淋巴瘤、卵巢癌及头颈部肿瘤的治疗。临床主要剂量限制性毒性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外周神经毒性及静脉毒性,其中静脉毒性最为值得引起注意。将抗肿瘤药物通过载体靶向运送至肿瘤组织后再释放,是降低药物毒副作用、减少用药剂量、增强药物在局部药效的有效办法。红细胞作为药物载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生物可降解性、体内循环时间长、资源丰富、易获得、极大变性能力等优势。为了充分利用红细胞的优势,同时减少长春瑞滨的静脉毒性并提高药物疗效,拟建立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载药体系并评价其功能。研究目的:1、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载药体系的建立:改良已有的建立载体红细胞载药体系的方法包载长春瑞滨,并通过计算载体红细胞载药率探索载体红细胞包载长春瑞滨的最佳载药条件。2、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载药体系的体外评价:评价载药过程对载体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以及红细胞形态的影响;评价载长春瑞滨红细胞在体外低温贮存的稳定性;评价载体红细胞对包载的长春瑞滨的缓释能力。3、载长春瑞滨红细胞抗肿瘤作用的评价:以裸药长春瑞滨作为对照,用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评价载长春瑞滨红细胞的抗肿瘤作用。研究方法:1、用改良低渗预膨胀技术来建立载长春瑞滨的红细胞载药体系,包载过程中设定不同的长春瑞滨浓度、预膨胀红细胞与药物作用时间,通过计算载体红细胞对长春瑞滨包载率来寻找最佳载药条件。2、通过对比红细胞载药前后的形态变化及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变化来评价载药过程对红细胞形态、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的影响。将含有载长春瑞滨红细胞的PBS悬液置于4℃环境中,每天肉眼观察上清液颜色,并检测上清液中长春瑞滨的药物浓度,同时镜下观察红细胞形态,评价载长春瑞滨红细胞的贮存稳定性。将含有载长春瑞滨红细胞的PBS悬液置于37℃环境中,每间隔一定时间检测上清液及载药红细胞中长春瑞滨的药物浓度,绘制“时间-药物浓度”曲线,观察载体红细胞对包载的长春瑞滨的释放情况。3、用MTT法评价载长春瑞滨红细胞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将不同浓度的裸药长春瑞滨作用于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作用24小时及48小时后测定OD值计算细胞增殖抑制率,对比同等长春瑞滨浓度的载长春瑞滨红细胞作用于A549细胞24小时及48小时后的细胞增殖抑制率。研究结果:1、用改良低渗预膨胀技术来建立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载药体系,当长春瑞滨浓度为0.25mg/mL,长春瑞滨溶液与预膨胀红细胞作用时间为20min时能获得的最大载药率约为70.92%。2、高倍镜下观察包载长春瑞滨前后载体红细胞的形态,红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将含有载长春瑞滨红细胞的PBS悬液置于4℃环境中,5天内肉眼观察上清无明显溶血现象出现,且上清长春瑞滨浓度测不出。对比洗涤红细胞、空载红细胞以及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膜渗透脆性增加,但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载体红细胞对包载的长春瑞滨能稳定释放,48小时左右释放率接近100%。3、载长春瑞滨红细胞作用于A549细胞24小时后,仅当长春瑞滨浓度为0.025mg/ml时载长春瑞滨红细胞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强于同等浓度裸药长春瑞滨,但两者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0.05)。作用48小时后,当长春瑞滨浓度为0.0125、0.025mg/ml时载长春瑞滨红细胞对细胞增殖抑制率均强于裸药长春瑞滨(P<0.05),且产生相同抑制率时,载长春瑞滨红细胞所需要的长春瑞滨剂量低于裸药长春瑞滨。研究结论:1、改良低渗预膨胀技术能建立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载药体系,包载率能达到70.92%左右。包载过程对载体红细胞形态、红细胞膜结构和功能无明显影响。2、载长春瑞滨红细胞能在4℃环境中稳定保存5天。载体红细胞能在37℃环境中缓慢释放包载的长春瑞滨,48小时左右释放率接近100%。3、载长春瑞滨红细胞在体外对人肺腺癌细胞株A549有持续抗肿瘤作用,且在一定浓度范围内,作用48小时后的细胞增殖抑制作用有强于裸药长春瑞滨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