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高温气冷堆作为最新一代核能技术,有着巨大应用空间。核用离心叶轮作为核心部件,其气动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核电站运行安全。然而,狭长弯曲的叶轮流道使叶片对流体的流动控制困难,流体产生强烈的二次流动现象,影响叶轮气动性能。此外,采用叶轮整体数控加工的方法可以解决分体式加工方法导致叶轮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但其受叶轮几何结构限制大。为控制核用离心叶轮内二次流和改善叶轮整体数控的结构可加工性,本论文首先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高温气冷堆作为最新一代核能技术,有着巨大应用空间。核用离心叶轮作为核心部件,其气动性能和结构稳定性直接影响着核电站运行安全。然而,狭长弯曲的叶轮流道使叶片对流体的流动控制困难,流体产生强烈的二次流动现象,影响叶轮气动性能。此外,采用叶轮整体数控加工的方法可以解决分体式加工方法导致叶轮结构强度不足的问题,但其受叶轮几何结构限制大。为控制核用离心叶轮内二次流和改善叶轮整体数控的结构可加工性,本论文首先对叶轮三维反问题设计方法进行了程序编制,并将之应用于核用离心叶轮设计;其次,提出了一种闭式叶轮整体数控铣削加工方法,构建了一个更加自主客观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系统;再次,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量纲旋转静压系数差的二次流控制方法,实现对叶轮内二次流的优化控制;最后,在兼顾叶轮可加工性能基础上,对叶轮开展了三目标优化设计。论文的主要研究内容和成果如下:(1)基于三维反问题设计理论,将笛卡尔坐标系下流动控制方程转化到贴体坐标系下,采用有限差分法对流动方程进行差分离散,并以MATLAB为语言工具,实现了叶轮三维反问题设计的程序编制;在叶轮设计过程中,通过将叶片载荷分布给定为“三段线”的分布方式,实现了叶片载荷的给定与叶轮轴面形状参数相分离,提供了叶片载荷分布和叶轮轴面形状独立优化研究的可行性;将三维反问题设计方法应用于核用离心叶轮的设计,在给定叶片均匀载荷分布和尾缘无倾角条件下,设计出叶轮的初始模型。(2)根据闭式离心叶轮结构特点,提出了一种分别从叶轮入口和出口对闭式叶轮进行整体数控铣削加工的方法;叶轮的叶片包角和进口安放角受到叶片载荷和叶轮轴面形状的影响,对叶轮结构可加工性影响大,且叶片载荷和叶轮轴面形状对叶轮可加工性的影响是有交互作用的;基于叶轮设计和加工方法,构建了一个更加自主客观的多目标优化设计系统,其构成有:最优拉丁超立方试验设计、叶轮三维反问题设计、全流道数值模拟、叶轮加工仿真、数据分组处理(GMDH)神经网络构建、基于参考点的非支配分类遗传优化算法(NSGA-Ⅲ)以及基于熵权法的逼近理想解排序评价方法(TOPSIS)。(3)为抑制叶轮内二次流,提出了一种基于无量纲旋转静压系数差的二次流控制方法;通过控制离心叶轮叶片压力面和吸力面无量纲旋转静压系数差,可以有效地实现对叶轮内二次流的控制;叶片载荷分布参数SLH、SLS和叶片尾缘倾角θst对于叶轮无量纲旋转静压系数差有重要影响;给定在轮盘位置叶片后向载荷分布和轮盖位置叶片前向载荷分布,可以降低叶片吸力面无量纲旋转静压系数差,恰当的负值叶片尾缘倾角也有利于降低叶片吸力面无量纲旋转静压系数差;相较参考叶轮,优化后叶轮内二次流动得到明显抑制,在设计点效率提升了1.32%,高效运行区域得到明显拓宽。(4)为同时提升叶轮气动性能和结构可加工性能,采用正交试验设计和极差法对叶片载荷分布参数和叶轮轴面形状参数进行极差分析,发现SLH、SLS、RH和ZS四个变量对目标值影响大;基于这四个设计变量,以叶片吸力面无量纲旋转静压系数差、叶轮气动效率以及叶轮数控加工后残余毛坯体积为优化目标,对叶轮开展三目标优化设计,结果表明:对于三目标优化问题,相较NSGA-Ⅱ算法,NSGA-Ⅲ算法优化得到的帕累托前沿解分布更均匀,遍布范围更宽广;相较NSGA-Ⅱ算法优化的叶轮,NSGA-Ⅲ算法优化的叶轮虽然在气动性能上略差,但在结构可加工性能上得到很大改善;NSGA-Ⅲ算法优化的叶轮在轮盘和轮盖处叶片均为前向载荷分布,其轮盘轴面投影线更平直,轮盖轴面投影线更弯曲;经计算流体动力学(CFD)和计算机辅助加工(CAM)仿真计算,相较参考叶轮,NSGA-Ⅲ算法优化的叶轮设计点效率提升了0.37%,加工后残余毛坯体积下降了36%;叶轮加工试制试验显示:叶轮流道被加工贯穿,毛坯被完全去除,这验证NSGA-Ⅲ算法优化的叶轮整体结构铣制加工的可行性。
其他文献
气固循环流化床具有高气固接触效率、高传质传热效率、可连续操作等优点,在石油、化工、冶金、能源、环保等工业领域中均有广泛应用。气固循环流化床是由提升管、气固分离器、伴床和颗粒循环控制设备等组成的循环回路,各单元相互连接、相互影响。把循环流化床全回路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将能更全面系统地理解循环流化床内部流动规律。本文对宽操作域下循环流化床气固流动进行模型化构建,通过全回路数值模拟的手段探究不同操作条
单纯降压开采天然气水合物具有气体释放及产出驱动力不断下降的缺点。向水合物储层中注入N2、CO2+N2、CO2+H2等气体能够在无额外热量输入的情况下有效促进天然气从水合物中释放及运移。结合注气的促气体释放/迁移作用与降压的定向引流作用能够将分解气及时采出,提高生产效率,减少地层中分解气滞留量,降低泄漏风险。本文针对当前数值模拟软件功能和实验模拟的局限性,开发了注气开采水合物模拟软件。通过数值模拟手
目的 分析2018—2022年北京某平原郊区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的流行状况和分子分型特征,为疾病暴发和病原检测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由副溶血性弧菌引起的腹泻病例流行病学及临床资料,对病例的分离菌株进行毒力基因检测和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 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分子分型,利用致病菌识别网对PFGE图谱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腹泻病例中副溶血弧菌检出率为6.83
复合离子液体催化异丁烷与丁烯是发生在液-液相界面或者近表面的快速烷基化反应,反应器是实现这一化工生产过程高效运转的核心设备。传统的烷基化反应器能实现反应物与催化剂之间的快速混合,但难以满足反应剩余物与催化剂快速分离的要求。对此,中国石油大学开发了集混合-反应-分离功能于一体的旋液反应器并应用于复合离子液体催化碳四烷基化工艺。然而,作为一种新开发的设备,目前缺少对旋液反应器操作参数、结构参数和轻相液
深水立管是深水油气开采的大动脉,一旦失效,严重威胁整个水下生产系统安全,因此探究有效的深水立管损伤识别方法尤为重要。传统深水立管损伤识别方法多基于数值模拟或简单实验,难以完全掌握立管在复杂工况下真实运动行为和力学特性。针对此不足,本文提出基于数据驱动的深水立管复杂损伤反演方法。基于立管海量监测数据,引入深度学习算法,构建结构响应与损伤模式间映射关系,实现立管复杂损伤识别。在此研究过程中,系统性突破
甲烷选择氧化制甲醛反应因具有重大的基础研究意义和潜在的经济价值,一直深受学术界和工业界关注。甲烷作为最稳定的烷烃,只有在苛刻的反应条件下才能被活化,而目标产物甲醛的化学性质相对甲烷较活泼,这就容易造成在活化反应物甲烷的同时也将目标产物进一步氧化。如何能够既提高甲烷转化率又保证甲醛的高选择性,是该催化反应的难点所在。过渡金属钼和钒具有适中的氧化还原能力,在甲烷选择氧化反应中表现出了优越的催化性能,是
众所周知,静电问题广泛存在于能源和化工领域,特别是在气固两相流动中。静电不仅会影响气固两相流中颗粒的输运机制以及流场的流动特性,而且会导致工业生产中出现重大的安全事故。因此研究气固两相流中的静电问题具有较强的工业应用价值和科研价值。本文采用大涡模拟耦合拉格朗日点粒子追踪的方法研究了静电对圆管中气固两相流动特性的影响,揭示了颗粒场、湍流场和静电场等多物理场之间相互耦合的作用机理。首先,本文开展了附加
能源利用的清洁无污染与高效率是发电系统以及能源行业发展的大势所趋,同时也是热力学研究的方向之一。基于能量的梯级利用原则,首先提出了采用低品位热(例如太阳能)进行甲醇重整制氢并作为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燃料的新型联产系统,提升太阳能品位的同时增加了燃料化学能,并且重整产物在电池内可直接实现化学能向电能的转化,提高了能源综合利用效率。本论文主要针对采用环境压力下吸热燃气轮机循环、燃气-蒸汽联合循环以及湿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