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任务型语言教学的提倡者认为,通过任务的方式可以让学习者在真实语言环境中获得丰富的二语/外语体验,从而培养其交际能力。在影响学习者学习的因素中,情感变量如态度、动机、焦虑是比较重要的。笔者通过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发现,以往的研究者们对“任务类型”、“听力任务”、“口语任务”、“阅读任务”、以及“写作任务”等都进行了一定的研究。但是,将初中生和教材Go for It里面的口语任务结合起来开展研究的却相对较少。本研究尝试探索初中生对完成不同口语任务类型的态度和其课内英语口语交际意愿的关系,以期为师生提供一些启示。具体的研究问题为:(1)初中英语教材Go for It提供的口语任务分为哪些类型?(2)初中生对完成这些不同口语任务类型持什么样的态度?(3)初中生英语课堂中以“任务”为导向的交际意愿和以“自愿互动”为导向的交际意愿分别呈现什么特点?(4)初中生对完成不同种类的口语任务类型的态度及其课内英语口语交际意愿之间是否存在相关性?如果存在,具体是什么关系?研究样本包括来自云南两所不同学校的三个不同年级的541名初中生。问卷和半结构式访谈是本研究的数据收集工具。数据通过SPSS 22.0进行处理和分析。本研究由于涉及到三个不同年级的数据分析,因此数据分析方面进行了描述性统计分析、独立样本T检验、单项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经过数据分析后本研究得出如下结论:(1)基于对初中生使用的英语教材Go for It的分析,笔者发现其中的口语任务可以分为两大类:“独白性口语任务”和“交际性口语任务”。典型的“独白性口语任务”主要包括:“谈论”(Talk about),“描述”(Describe);“交际性口语任务”主要包括:“角色扮演”(Role-play);“问和答”(Ask and answer questions)。在Go for It教材当中“交际性口语任务”多于“独白性口语任务”。(2)初中生对完成教材中提供的口语任务类型的态度一般,且不同年级学生表现的态度不一样。初一年级学生的态度比较积极。相反,初三年级学生的态度则比较消极。初二年级学生的态度居中。就学生对完成不同口语任务类型的态度而言,学生们更趋向于完成“独白性口语任务”而不是“交际性口语任务”,且女生的态度比男生更积极。(3)初中生的课内英语口语交际意愿中等偏低。他们课内用英语“自愿互动”交际的意愿较弱,但是如果以“任务”为导向,则他们的口语交际意愿明显增强。初二年级的课内英语口语交际意愿较强,但其“自愿互动”导向的交际意愿低于以“任务”为导向的交际意愿。初三年级的课内英语口语交际意愿较弱,且其“自愿互动”导向的交际意愿明显低于以“任务”为导向的交际意愿。而初一年级的英语口语交际意愿则介于初二年级和初三年级之间。初中生课内用英语进行口语交际的意愿在性别方面存在差异,女生的交际意愿高于男生。(4)初中生对完成口语任务类型的态度与其课内英语口语交际意愿具有显著正相关关系。其中初中生的“任务导向”交际意愿和“自愿互动导向”交际意愿分别与他们完成“谈论”(Talk about)、“描述”(Describe)、“角色扮演”(Role-play)、“问和答”(Ask and answer questions)等口语任务的态度均呈中等正相关关系。学生对完成“独白性口语任务”和“交际性口语任务”的态度都能够显著预测他们的课内英语口语交际意愿,且学生对完成“独白性口语任务”的积极态度更能促进其课堂英语口语交际意愿。基于以上结论,本文在研究结果的基础上提出了一些教学建议。首先,教师应挖掘并熟知教材里的口语任务设计理念,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合理设计课堂口语任务。其次,虽然本研究发现学生有趋向于“独白性口语任务”的偏好,但实际上“交际性口语任务”的语言产出质量更高。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应有意识的去纠正学生的这种偏好,帮助他们更好的口语输出。再次,针对初中生的年级和性别的差异,教师应充分考虑学生的生活实际和学习需求,在教学中布置恰当的口语任务,真正做到因材施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