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隋唐时期是我国古代乐舞艺术发展的重要时期,同时也是我国古代器乐艺术发展的黄金时期。这一时期宫廷器乐规模宏大,乐器种类繁多,不仅承担着宫廷中的各种祭祀、宴飨等活动,还培养出许多独立的器乐合奏、独奏等形式,大大丰富了隋唐时期的表演艺术,也在中国器乐史上书写了灿烂篇章。粟特位于泽拉夫善河流域,是一个以经商著称的民族,长期活跃于丝绸之路。他们的经商活动促进了东西方的经济交往和文化交流,在农耕文明和游牧文明之间、东方文明与西方文明之间搭起了一座桥梁。他们迁居各地,与其他民族融合,从而成为许多民族的来源之一。到今天,虽然粟特语几乎已成死语言,粟特人也成了一个历史名词,但他们建立的功绩是不可磨灭的。本文以隋唐粟特昭武九姓国中乐队的乐器、乐器编制、乐队组合为研究对象,尤其以隋唐九、十部乐中的安国乐和康国乐为主要研究对象,结合史料及陕西西安出土的隋唐时期粟特墓葬,力求较为全面、系统的对该民族乐队中所运用的不同乐器组合详加比较,以揭示它们对唐代器乐、舞蹈艺术的繁荣发展所起到的推动作用。文章将采用史学、考古学、文献学、图像学、民族学等人文学科知识,采用乐器学与东种学之音乐形态学以及民族音乐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来展开研究。研究中国音乐,尤其是研究古代中国各民族间的交往、交流,对于中国音乐的传承、发展影响深远。以往的史学多集中于传统的“汉书”,即从古代中原华夏民族的角度来认识音乐,这样便过于集中。事实上,中国古代音乐正是由许许多多具体民族的创造与融合发展而来。从古代民族的角度分析,有助于增加中国音乐的历史动感,借助个性化的分析来洞悉整体的发展。因此笔者希望通过自己的调查研究来充实这方面的资料,使粟特音乐能够得到音乐史学者足够的重视。本文内容主要分为下列四章:第一章“粟特乐舞文化概述”,主要对目前各学术界关于粟特这一民族的研究现状及其在历史中所起到的作用做了陈述。第二章“粟特乐器研究”,分别以粟特的康、安两国为研究对象,梳理、考辨了唐九、十部乐中康、安两国的乐器组合形式,并结合西安等地的部分粟特墓葬中的乐器壁画图对这两国的乐队组合进行了梳理。第三章“隋唐胡、俗二乐的融合与发展”,通过对史书及西安部分唐墓中所出现的乐器新组合来看唐代胡、俗二乐的高度融合。第四章“结论”,综述各章研究所得,进一步考察了唐代粟特乐器组合中的发展,指出在这一时期文化大融合的历史背景下,中原音乐与胡乐逐渐交融,相互吸收的过程。